早产儿贫血有其定义与评估方式,原因包括红细胞生成相关因素和失血因素,处理措施有铁剂补充、严格掌握指征输注红细胞及规范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喂养上母乳喂养有优势,无法母乳则选适合配方奶,护理要减少医源性失血、密切观察病情。
一、早产儿贫血的定义与评估
早产儿贫血是指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定时间内发生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等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通常可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来评估贫血程度,如血红蛋白值等指标,血红蛋白值低于相应日龄的低限即可考虑存在贫血。
二、早产儿贫血的原因
1.红细胞生成相关因素
胎儿期造血特点:早产儿在宫内的造血时间相对较短,储备的铁等造血原料相对不足。例如,铁的储备主要在妊娠后期的最后3个月,早产儿可能错过这一重要的铁储备阶段。
红细胞寿命短:早产儿的红细胞代谢特点使得其寿命比足月儿短,更容易发生红细胞的破坏,导致贫血。
2.失血因素
医源性失血:在早产儿的诊疗过程中,如频繁的采血进行各项检查等,可能会导致一定量的失血,尤其是对于一些病情较重、需要多次监测的早产儿。
三、早产儿贫血的处理措施
1.铁剂补充
生理性贫血阶段补充:早产儿生理性贫血出现较早,一般在出生后2-3个月左右,此时需要适当补充铁剂来预防和治疗贫血。铁剂的补充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等因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铁剂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因为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2.红细胞输注
严格掌握指征:当早产儿贫血严重,出现明显的缺氧症状,如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输注红细胞。但输注红细胞也有一定风险,如感染、过敏等,所以必须严格掌握输注指征,由医生根据早产儿的具体病情进行评估后决定是否输注。
3.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
刺激红细胞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刺激早产儿肾脏产生更多的红细胞生成素,从而促进骨髓造血,增加红细胞的生成。对于一些贫血较明显但尚未达到需要输注红细胞程度的早产儿,可以考虑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但同样需要在医生的规范指导下应用。
四、特殊人群(早产儿)的温馨提示
1.喂养方面
母乳喂养的优势:对于早产儿,母乳喂养是较好的选择,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物质,而且母乳中的铁吸收率较高。母亲应注意自身的营养摄入,以保证母乳的质量,从而为早产儿提供足够的营养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配方奶选择: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应选择适合早产儿的配方奶,配方奶中也会添加适量的铁等营养成分,但要注意按照配方奶的冲调要求进行喂养,保证早产儿摄入足够的营养。
2.护理方面
减少医源性失血:在护理早产儿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采血等操作,或者采用微量采血技术,以降低医源性失血导致贫血加重的风险。同时,要注意保持早产儿皮肤、黏膜的完整性,避免不必要的创伤性操作。
密切观察病情:家长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一般状况,如面色、呼吸、精神状态等。如果发现早产儿出现面色苍白加重、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处理早产儿的贫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