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婴儿肠胀气可从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体位调整入手,母乳喂养母亲要注意饮食与哺乳姿势并拍嗝,配方奶喂养要选合适奶粉并正确冲调;腹部按摩要注意方法和事项;可让婴儿短时间俯卧位或右侧卧位;若婴儿肠胀气伴频繁呕吐等严重情况或为早产儿等特殊人群要及时就医。
一、调整喂养方式
1.母乳喂养调整:母亲需注意饮食,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西兰花等,这些食物可能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导致婴儿肠胀气。母亲应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蔬菜水果等易消化且不易产气的食物。同时,哺乳时要确保婴儿正确含接乳头,防止吸入过多空气,婴儿含接时应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入嘴中,喂完后可将婴儿竖起拍嗝,一般每次哺乳后拍嗝5-10分钟,有助于排出胃内气体。
2.配方奶喂养调整:选择合适的配方奶,有些婴儿可能对配方奶中的蛋白质不适应或对其中的某些成分敏感而导致肠胀气,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更换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等特殊配方奶。冲调配方奶时要严格按照比例进行,避免奶液中空气过多,冲调后应缓慢将奶液倒入奶瓶,减少气泡产生,喂哺过程中保持奶瓶始终充满奶液,让婴儿一次性吸入的空气减少。
二、腹部按摩
1.按摩方法:在婴儿空腹或饭后1小时左右,以婴儿肚脐为中心,用温暖的手掌轻轻打圈按摩婴儿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按摩时要注意手部温度适宜,避免过凉刺激婴儿腹部引起不适。通过按摩可以促进婴儿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例如有研究表明,适当的腹部按摩能够增加肠道的蠕动频率,对缓解婴儿肠胀气有一定效果。
2.注意事项:对于有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的婴儿不宜进行腹部按摩,按摩时力度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给婴儿造成伤害。同时,要根据婴儿的月龄和耐受程度调整按摩力度和时间。
三、体位调整
1.俯卧位:在婴儿清醒且有成人看护的情况下,可以让婴儿短时间采取俯卧位,每次俯卧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左右。俯卧位时婴儿腹部受到一定压力,有助于气体排出,但要注意不能让婴儿完全面部朝下,防止堵住口鼻发生窒息危险。例如一些儿科临床观察发现,短时间的俯卧位对缓解婴儿肠胀气有一定帮助。
2.右侧卧位:让婴儿采取右侧卧位,也可能有助于肠道内气体的排出,因为肠道的解剖结构特点,右侧卧位相对更利于气体向肠道下方移动,从而促进气体排出。
四、就医情况
1.需及时就医的情况:如果婴儿肠胀气同时伴有频繁呕吐、精神萎靡、不吃奶、腹胀明显且进行性加重、大便带血等情况,应及时带婴儿就医,这些情况可能提示存在肠道梗阻、感染等严重问题。例如婴儿频繁呕吐且精神差,可能是肠道梗阻导致气体和食物无法正常通过肠道,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2.特殊人群提示:对于早产儿、有先天性肠道畸形等特殊病史的婴儿,出现肠胀气时更要密切关注,因为这类婴儿自身身体状况相对较弱,肠胀气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一旦发现异常应尽快就医,并且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婴儿的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