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由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致病因涉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异常(青春期HPO轴不完善、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生育期受内外界刺激干扰)、子宫内膜局部因素(修复机制异常、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全身性因素(营养因素、其他内分泌疾病影响HPO轴功能)。
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调节功能异常
1.青春期
青春期女性HPO轴尚不完善,下丘脑对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Gn)的调节功能未臻成熟,促卵泡生成素(FSH)呈持续低水平,黄体生成素(LH)无高峰形成。例如,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对雌激素的正反馈调节存在缺陷,导致不能正常触发LH高峰,从而无法排卵,子宫内膜仅受单一雌激素刺激而无孕酮对抗,引起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或增生过长,进而导致子宫出血。
2.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数明显减少且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降低,卵泡发育不全,不能排卵。此时,FSH水平升高,但LH仍可维持在正常范围,然而由于卵泡发育异常,无法形成有效的排卵前LH峰,导致无排卵性月经。另外,围绝经期女性的HPO轴对性激素的反馈调节也发生改变,雌激素波动较大,容易引起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或增生,引发子宫出血。
3.生育期
生育期女性如因内、外环境某种刺激(如精神紧张、焦虑、环境改变、过度劳累等),可干扰HPO轴的正常调节。例如,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的生育期女性,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脉冲式分泌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垂体分泌Gn的节律,导致卵泡发育异常,不能排卵,引起无排卵型子宫出血。
二、子宫内膜局部因素
1.子宫内膜修复机制异常
无排卵情况下,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持续增生,当雌激素水平发生波动时,部分子宫内膜脱落,而另一部分修复不及时,导致子宫内膜修复过程紊乱。例如,雌激素撤退后,子宫内膜不能同步完整脱落,造成出血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多。
2.子宫内膜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
无排卵型子宫出血时,子宫内膜血管对收缩血管物质(如血栓素A等)的反应性增强,而对舒张血管物质(如前列腺素I等)的反应性降低,导致血管收缩异常,不易止血。同时,子宫内膜局部的血管生成因子失衡,也会影响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子宫出血难以停止。
三、全身性因素
1.营养因素
过度节食、营养不良等可影响HPO轴的正常功能。例如,体内脂肪含量过低会影响雌激素的合成与代谢,进而干扰HPO轴的调节,导致排卵障碍和子宫出血。对于青春期女性,若长期过度节食减肥,容易出现无排卵型子宫出血;对于围绝经期女性,营养不良也可能加重卵巢功能衰退相关的HPO轴紊乱,引发子宫出血。
2.其他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可通过影响HPO轴的调节而导致无排卵。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的正常反馈调节,引起月经紊乱,包括无排卵型子宫出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同样会影响HPO轴的功能,导致排卵异常和子宫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