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头炎的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询问症状表现、既往病史;体格检查观察龟头外观、包皮情况并触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泌物涂片、病原体培养及血常规检查;还要与阴茎癌、固定性药疹等鉴别,综合多方面情况判断患者是否患龟头炎及明确相关情况。
了解既往病史: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病史,因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不易恢复,可能影响龟头炎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既往是否有龟头炎发作史也很重要,有助于判断此次发病是否为复发。
体格检查
观察龟头外观:检查龟头的色泽、形态,查看是否有红肿、淤血、皮疹、溃疡等情况。注意溃疡的大小、深度、形状,皮疹的分布、颜色等。例如,念珠菌性龟头炎常表现为龟头红斑,表面可有小疱疹或小脓疱;滴虫性龟头炎可出现龟头起丘疹或红斑,逐渐扩大,边缘清楚,红斑上可见针头大小的小水疱,最后形成糜烂面。
检查包皮情况:查看包皮是否过长、包茎,包皮内板有无红肿、分泌物积聚等。包皮过长或包茎容易导致局部清洁困难,滋生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从而引发龟头炎。如果存在包皮过长或包茎,需注意观察包皮与龟头的粘连情况等。
触诊检查:触诊龟头及周围组织,了解是否有触痛、硬结等情况。对于怀疑有感染扩散或其他并发症的患者,触诊有助于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
分泌物涂片检查:如果龟头有分泌物,可取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查。对于感染性龟头炎,通过涂片可以观察到病原体。例如,革兰氏染色可用于检测细菌感染,如发现革兰氏阳性或阴性菌;真菌涂片可采用氢氧化钾染色,查找菌丝或孢子,有助于诊断念珠菌等真菌感染;滴虫检查可在分泌物中查找滴虫。不同年龄患者的分泌物特点可能不同,儿童患者的分泌物检查需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性。
病原体培养:对分泌物进行病原体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的种类,同时进行药敏试验,以便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培养法对于一些不易通过涂片检测的病原体更为准确,例如某些特殊细菌或真菌的感染。在培养过程中需注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血常规检查:部分龟头炎患者可能伴有全身炎症反应,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否升高,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对于儿童患者,血常规检查需结合其年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因为儿童的血常规正常参考值与成人有所不同。
鉴别诊断
与阴茎癌鉴别:阴茎癌也可出现龟头溃疡、肿块等表现,但阴茎癌多见于有包茎或包皮过长的老年患者,肿块多为菜花样,活检可明确诊断。需通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及病理活检等进行鉴别。
与固定性药疹鉴别:固定性药疹也可发生于龟头部位,有服药史,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反复发作后红斑颜色加深。通过询问用药史及皮疹特点等可进行鉴别。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步骤,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龟头炎,并明确其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在整个诊断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对龟头炎诊断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检查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