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相关检查用于诊断真菌性尿路感染,包括尿液显微镜检查(查真菌形态学特征)、尿液真菌培养(诊断金标准)、尿常规检查(看白细胞、酸碱度、尿糖等)、影像学检查(超声和CT,观察泌尿系统结构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意义有所不同,如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相应特点,糖尿病患者尿糖阳性与真菌性尿路感染相关等。
意义: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对真菌性尿路感染有提示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尿液中正常情况下不会有真菌存在,若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尿液中检出真菌,需高度怀疑真菌性尿路感染可能。
尿液真菌培养
原理:将尿液样本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真菌生长并鉴定真菌种类。
意义:是诊断真菌性尿路感染的金标准。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尿液真菌培养阳性基本可确诊真菌性尿路感染。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利于真菌生长,其尿液真菌培养阳性更要重视,因为糖尿病患者发生真菌性尿路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尿常规检查
白细胞:
原理: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可以反映泌尿系统的炎症情况,真菌性尿路感染时也会引起白细胞增多。
意义:不同年龄段正常人群尿液中白细胞数量有差异,儿童正常尿液中白细胞数量相对较少,若儿童尿常规中白细胞明显升高,结合其他检查需考虑真菌性尿路感染可能;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白细胞反应可能不典型,但白细胞升高仍有提示作用。
酸碱度:
原理:尿液的酸碱度可以反映体内酸碱平衡及泌尿系统的一些情况,真菌性尿路感染时尿液酸碱度可能有变化。
意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尿液酸碱度可能不同,比如长期素食者尿液多呈碱性,若此类人群尿液酸碱度异常且结合其他检查有真菌相关表现,需考虑真菌性尿路感染。
尿糖:
原理: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糖尿病患者尿糖常呈阳性,而高尿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
意义:糖尿病患者发生真菌性尿路感染的概率较高,尿糖阳性的糖尿病患者若出现尿路感染相关症状,进行真菌相关检查更有必要,因为尿糖是真菌性尿路感染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不同年龄糖尿病患者尿糖情况不同,但都需关注尿糖与真菌性尿路感染的关系。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原理:利用超声波对泌尿系统进行检查,观察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等情况,看是否有真菌性尿路感染导致的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
意义:对于各年龄段人群,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泌尿系统是否有结石、积水等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与真菌性尿路感染相关。比如儿童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可能增加真菌性尿路感染风险,超声检查可发现畸形情况;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等导致泌尿系统梗阻,易引发真菌性尿路感染,超声可辅助评估前列腺等情况。
CT检查:
原理:通过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更清晰地显示泌尿系统的细微结构,对于真菌性尿路感染导致的肾脏等部位的病变能更精准发现。
意义:在一些复杂病例中,如怀疑有肾脏真菌脓肿等情况时,CT检查更有价值。不同年龄人群进行CT检查的必要性根据病情而定,儿童一般慎用过多辐射检查,若病情需要也可进行;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同,CT检查需考虑其身体耐受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