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胎儿宫内窘迫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异常、监测胎动掌握胎儿宫内情况、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戒烟戒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对高龄孕妇和有过胎儿宫内窘迫史的孕妇进行特殊关注。定期产检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自数胎动可察觉胎儿异常,控制基础疾病利于保证胎盘功能,避免不良生活方式能保障胎盘血液供应,高危人群需更密切监测。
一、定期产检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是预防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措施。通过产检可以及时发现孕妇和胎儿的异常情况。例如,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胎位、羊水等指标。一般来说,孕妇在妊娠早期应每月产检一次,妊娠中期每两周产检一次,妊娠晚期每周产检一次。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产检的频率可能会更高。通过产检能够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风险。
二、监测胎动
胎动是胎儿在宫内情况的重要反映。孕妇应学会自数胎动,一般在妊娠28周后开始自数胎动。正常胎动每小时约3-5次。如果胎动过于频繁或明显减少,可能提示胎儿在宫内存在缺氧等异常情况。孕妇可以在每天早、中、晚各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来数胎动,每次数1小时,将3次的胎动次数相加后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次数。如果12小时胎动次数少于10次,或较前一段时间胎动次数减少50%以上,应及时就医,以便进一步评估胎儿宫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控制基础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和监测。包括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限制盐分摄入等),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等。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减少对胎盘血液灌注的影响,降低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几率。
妊娠期糖尿病: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需要控制血糖水平。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必要时使用胰岛素等降糖药物,使血糖达到理想范围。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保证胎盘的正常功能,避免胎儿因高血糖等因素导致宫内窘迫。
四、避免不良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孕妇应严格戒烟戒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胎盘的血液供应;酒精也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增加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孕妇要远离吸烟环境,同时避免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
避免长时间仰卧:妊娠中晚期,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可能会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胎盘血流灌注不足,从而增加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风险。孕妇应尽量采取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保证胎盘的血液供应。
五、高危人群的特殊关注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年龄≥35岁)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孕妇应更加密切地进行产前检查,除了常规的产检项目外,可能还需要增加一些特殊的检查项目,如胎儿脐血流监测等,以便更早地发现胎儿宫内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有过胎儿宫内窘迫史的孕妇:曾经有过胎儿宫内窘迫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会增加。这类孕妇在孕期要更加严格地进行胎动监测和产检,加强对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测频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就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