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由慢性炎症刺激、内分泌紊乱、病原体感染等致宫颈管黏膜增生突出形成,较小无症状,较大有阴道血性分泌物等,妇科检查可发现,行摘除术治疗;子宫息肉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和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由雌激素过高、炎症刺激等致,表现为月经异常,通过超声、宫腔镜检查诊断,行宫腔镜下切除术,宫颈息肉与宫颈息肉类似,育龄期及围绝经期、绝经后女性需注意相关情况及定期检查。
一、定义与解剖部位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它是宫颈管黏膜局部增生,逐渐向宫颈外口突出形成的赘生物,其根部多附着在宫颈管内或宫颈外口。
子宫息肉:是指所有借细长的蒂附着于子宫壁的肿物,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颈息肉等,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突出于子宫腔内、光滑、肉样硬度,蒂长短不一,长者可突出于宫颈口外,有的蒂较短。
二、发病原因
宫颈息肉:主要是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加上子宫有排除异物的倾向,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另外,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过高也与宫颈息肉的发生有关;病原体感染,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厌氧菌等感染也可引发宫颈息肉。
子宫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炎症刺激有关,雌激素可促使子宫内膜增生而形成息肉,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可能增加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风险;子宫颈息肉的发病原因与宫颈息肉类似,主要是慢性炎症刺激和内分泌紊乱等因素。
三、临床表现
宫颈息肉:较小的宫颈息肉常无自觉症状,大多在妇科检查时被发现;息肉较大者可能出现阴道血性分泌物或接触性出血,尤其在性交后或排便用力后易出血。
子宫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出现月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子宫颈息肉的临床表现与宫颈息肉相似,也可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
宫颈息肉: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宫颈外口有单个或多个红色赘生物,呈舌形、质软而脆,易出血,蒂宽窄不一;通过宫颈管搔刮术或宫腔镜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子宫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可通过妇科超声检查发现宫腔内有异常回声团,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可同时进行治疗;子宫颈息肉通过妇科检查即可发现宫颈口的赘生物,必要时可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五、治疗方式
宫颈息肉:一般行息肉摘除术,术后将切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以明确其性质。对于反复发生的宫颈息肉,需考虑治疗慢性宫颈炎等基础病因。
子宫息肉:子宫内膜息肉主要治疗方法是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子宫颈息肉的治疗同宫颈息肉,行息肉摘除术,术后同样需送病理检查。
六、特殊人群情况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相对更容易受到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子宫息肉或宫颈息肉,需注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此阶段女性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若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子宫内膜息肉等病变。同时,这部分人群发生宫颈息肉也需关注,及时处理异常症状的息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