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与秋季腹泻在病因、临床表现、检查及诊断鉴别方面存在区别,病因上小儿肠炎宽泛,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且好发秋季;临床表现小儿肠炎多样、病情轻重不一,秋季腹泻起病急、先吐后泻等;检查上小儿肠炎大便常规因病因不同表现异,秋季腹泻大便常规有特点且轮状病毒抗原阳性可确诊;诊断鉴别需综合多方面,护理都要注意补液和臀部护理,要密切关注小儿相关情况及时就医。
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好发于秋季,所以称为秋季腹泻,是小儿肠炎中由特定病毒感染引发的一个特定类型。
临床表现方面
小儿肠炎:
症状表现多样:一般有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可呈稀便、黏液便、脓血便等,还可能伴有呕吐、腹痛,小婴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不同病因导致的小儿肠炎症状有差异,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肠炎可能脓血便相对多见,腹痛可能更明显;非感染因素导致的小儿肠炎腹泻程度可能相对轻一些,但也有大便性状改变等情况。
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腹泻、少量呕吐,精神状态、体温等影响较小;重者腹泻频繁,可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还可能伴有高热、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
秋季腹泻:
典型表现:起病急,常先有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每日腹泻次数较多,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
全身症状相对较明显:多数患儿有发热,体温多在38-39℃甚至更高,同时可能伴有精神稍差等全身表现,但呕吐一般持续2-3天,腹泻持续约3-8天。
大便常规等检查方面
小儿肠炎:
大便常规: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肠炎大便常规中可见较多白细胞、脓细胞等,可能有红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肠炎大便常规中白细胞一般不多,可能有少量淋巴细胞等;非感染因素导致的小儿肠炎大便常规主要是大便性状异常,白细胞等一般无明显异常。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大便培养等查找病原菌,以明确是细菌、真菌还是寄生虫等感染导致的小儿肠炎。
秋季腹泻:
大便常规:大便常规一般可见少量白细胞,主要是轮状病毒感染,通过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可呈阳性结果,以此可明确是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
诊断与鉴别要点
小儿肠炎: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大便常规等检查来诊断,要明确具体的病因类型,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等进行鉴别,比如要与消化不良等情况鉴别,消化不良一般大便中可能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等,而小儿肠炎有明确的感染或非感染病因相关表现。
秋季腹泻:根据发病季节(秋季)、典型的临床表现(先吐后泻、水样便、无腥臭味、伴发热等)以及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等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为秋季腹泻,同时要与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等进行鉴别,比如与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鉴别,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也有腹泻等表现,但发病季节不一定是秋季等特点可辅助鉴别。
小儿肠炎和秋季腹泻在病因、临床表现、检查等方面有一定区别,通过详细了解患儿的病史、仔细观察症状表现并结合相关检查可进行准确辨别。在护理方面,无论是小儿肠炎还是秋季腹泻,都要注意患儿的液体补充,防止脱水,对于小婴儿要特别注意臀部护理,避免发生红臀等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小儿,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体温、大便情况等,一旦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