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癌变有多种常见症状,包括阴道不规则出血(正常月经周期规律打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非经期出血)、腹痛(下腹部持续隐痛、胀痛等)、腹部包块(可触摸到质硬不规则且短期内迅速增大的包块)、压迫症状加重(原有压迫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等加剧)以及全身症状(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
表现:正常月经周期规律被打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出现非经期的阴道出血情况。例如原本月经周期28-30天,经期3-7天,现在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经期可延长至10天以上,或者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阴道流血。
相关机制:子宫肌瘤发生癌变时,肿瘤组织可能侵犯周围血管或自身生长失去控制,导致子宫内血管破裂出血等情况,进而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不同年龄女性都可能出现此症状,但对于育龄期女性和围绝经期女性需要尤其警惕,因为这两个阶段本身月经情况容易出现波动,更易被忽视。
腹痛
表现:下腹部出现持续的隐痛、胀痛或钝痛等。有些患者可能还会伴有腰部酸痛等不适。比如患者常感下腹部有隐隐的坠痛,劳累后或活动后疼痛可能会加重。
相关机制:癌变的子宫肌瘤可能会使子宫体积增大,压迫周围组织、神经,或者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侵犯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等,从而导致腹痛症状。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长期久坐的女性可能本身盆腔血液循环相对不畅,若有子宫肌瘤癌变,腹痛症状可能更易被察觉,但生活方式对腹痛表现的影响更多是间接的,主要还是疾病本身的病理变化起主导作用。
腹部包块
表现:自己可触摸到下腹部有质硬、不规则的包块,且包块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增大。例如患者平时洗澡或触摸腹部时发现有一个较以前明显增大的包块,且按压时有一定的不适感。
相关机制:子宫肌瘤癌变后,肿瘤细胞不断增殖,使得子宫肌瘤体积迅速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可在腹部触及到包块。对于有子宫肌瘤病史的女性,定期自我检查腹部很重要,尤其是本身有子宫肌瘤且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更应关注腹部包块的变化情况,因为40岁以上女性子宫肌瘤癌变的风险相对更高一些。
压迫症状加重
表现:如果原本就有子宫肌瘤引起的压迫症状,如压迫膀胱出现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出现便秘等,癌变后这些压迫症状会加重。比如原本只是偶尔尿频,现在频繁出现尿急、尿频,甚至夜间也频繁起夜去厕所;或者原本有轻度便秘,现在便秘情况明显加重,排便困难。
相关机制:癌变的子宫肌瘤体积进一步增大,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作用增强,从而使原本的压迫症状加剧。不同病史的女性,若既往子宫肌瘤就较大且有明显压迫症状,发生癌变后压迫症状加重的情况会更突出,需要及时就医评估病情。
全身症状
表现:可能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表现。患者会感觉身体虚弱,容易疲劳,面色苍白等。比如原本体力较好的女性,现在稍微活动就感到疲惫不堪,且体重在短时间内无明显原因地下降。
相关机制:子宫肌瘤癌变属于恶性病变,肿瘤生长过程中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同时可能影响患者的食欲、导致慢性失血等,从而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年轻女性可能因为自身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但若出现全身症状也应引起重视,而围绝经期女性本身可能有一些生理变化,出现全身症状时更要排查是否有严重疾病如子宫肌瘤癌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