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黄斑病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方面老年人因视网膜黄斑区细胞退行性改变易患相关病变,儿童可能因先天性黄斑发育异常致病;性别上虽有发病差异但机制不明;生活方式中吸烟损伤视网膜血管及细胞、过度暴露紫外线损伤黄斑区细胞、高脂饮食影响黄斑区血液循环易引发病变;病史方面高血压损伤眼底血管致黄斑病变、糖尿病易致黄斑水肿出血等病变、高度近视使黄斑区结构功能改变易出现病变。
一、年龄因素相关原因
(一)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网膜黄斑区的细胞会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这是老年人眼睛黄斑病变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60岁以上人群中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逐渐衰退,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病理改变逐渐出现,导致黄斑区出现病变,影响视力。
(二)儿童
先天性的黄斑发育异常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比如遗传性黄斑营养不良等疾病,会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黄斑病变相关症状,影响儿童的视力发育。
二、性别相关因素
从总体发病率来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女性和男性中的发病情况略有不同,但目前确切的性别差异机制还不十分明确。有研究发现,在一些类型的黄斑病变中,女性可能在某些特定的病理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但这并非绝对的导致黄斑病变的直接原因,而是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差异呈现。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一)吸烟
吸烟是眼睛黄斑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视网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还会产生大量自由基,损伤黄斑区的细胞组织。长期吸烟的人群患黄斑病变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例如,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者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2-3倍。
(二)过度暴露于紫外线
长期在户外工作或生活,且没有做好眼部防晒措施,眼睛长时间过度暴露于紫外线环境下,紫外线会损伤黄斑区的细胞,增加黄斑病变的发生风险。紫外线中的短波紫外线等会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破坏视网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高脂饮食
长期高脂饮食可能导致血液中脂质代谢异常,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黄斑区的血液循环,使得黄斑区的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增加黄斑病变的发生概率。有研究发现,高脂饮食的人群视网膜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可能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黄斑区域的正常生理功能。
四、病史相关因素
(一)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的血压升高,会损伤眼底的血管,包括黄斑区的血管。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影响黄斑区的血液灌注,使黄斑区的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逐渐引发黄斑病变。例如,高血压患者患黄斑水肿等病变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糖尿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而黄斑区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常见受累部位。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黄斑水肿、出血等病变。长期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黄斑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三)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延长,视网膜被拉长,黄斑区也会受到影响。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黄斑区可能出现萎缩、变性等病变,如黄斑劈裂、黄斑裂孔等,高度近视患者发生黄斑病变的风险比正常视力人群高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