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男性因尿道解剖特点易发生,有疼痛、血尿、排尿梗阻等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前尿道结石小于1cm可试行推挤等取出,大于1cm或嵌顿严重需切开取石,后尿道结石可内镜或开放取石,预防要增加饮水、调整饮食、治疗相关疾病、适度运动,儿童和老年男性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尿道结石的定义与成因
尿道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尿道结石少见,多在尿道内原发,继发结石常见于膀胱结石排至尿道受阻处。男性尿道较长,有尿道外口、尿道舟状窝、尿道球部、尿道膜部和尿道前列腺部等狭窄部位,这是易发生结石的解剖基础。成因与尿液中晶体物质过饱和、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核基质存在等尿液因素有关,也与尿道狭窄、感染、潴留性囊肿等局部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
疼痛:可表现为排尿困难、点滴状排尿且伴尿痛,疼痛可放射至阴茎头部,后尿道结石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
血尿:排尿终末时尿道有少量鲜血流出,是结石损伤尿道黏膜所致。
排尿梗阻:尿道完全梗阻时可发生急性尿潴留。
三、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直肠指诊可触及后尿道结石,前尿道结石可通过尿道触诊发现。
影像学检查:尿道X线平片能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尿道造影可明确结石与尿道的关系,尤其对尿道憩室内的结石诊断有意义;B超检查可发现尿道内的结石。
四、治疗方法
(一)前尿道结石的处理
小于1cm的结石:可试行向尿道内注入无菌石蜡油,然后轻轻推挤、勾取或用钳子取出,也可将结石推向尿道舟状窝后再取出。
大于1cm或嵌顿严重的结石:需行尿道切开取石术。
(二)后尿道结石的处理
内镜下取石:可在膀胱镜下用气压弹道、激光等将结石击碎后取出。
开放手术取石:若内镜取石困难,可采用开放手术取石。
五、预防措施
增加水分摄入:每日饮水2000-3000ml,保持尿液稀释,降低尿液中晶体物质浓度,减少结石形成风险。男性应避免长期饮水不足,尤其是工作繁忙、出汗多等情况时更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钙、高草酸、高嘌呤食物摄入。高钙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不宜过量;高草酸食物如菠菜、苋菜等食用前可焯水以减少草酸含量;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应适量。根据自身尿酸水平等情况合理调整饮食,避免因饮食不当导致尿液中相关成分异常升高。
治疗相关疾病:积极治疗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可引起尿液潴留的疾病,防止结石形成。对于有尿路感染的男性,要及时规范治疗,因为感染可促进结石形成。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跳绳等,有助于尿液流动,减少晶体沉积。但运动后要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因出汗多导致尿液浓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尿道结石相对少见,多因下尿路梗阻、感染等引起。如果儿童出现排尿困难、尿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儿童尿道细,治疗时需特别小心,尽量选择对尿道损伤小的方法,且要关注儿童术后恢复情况,保证充足营养促进尿道修复。
老年男性:老年男性常合并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增加了尿道结石形成的风险。老年男性在治疗尿道结石时,要综合评估身体状况,若同时有前列腺增生等问题,治疗方案需谨慎制定。在预防方面,要更关注其因行动不便可能导致饮水不足等情况,家属应协助督促老年男性多饮水,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泌尿系统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