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虚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先天禀赋不足与年龄、性别有一定关联;外感寒邪侵袭与生活方式、既往病史有关;饮食不节受年龄、生活方式影响;劳倦过度因年龄、性别表现形式有别;久病耗伤和年龄、既往病史相关,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受损而出现脾肾阳虚。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因性别导致先天禀赋不足而引发脾肾阳虚的特异性差异,但从整体体质角度,部分女性可能因先天体质偏于阴柔,相对更易在先天基础上出现脾肾阳气不足的情况,但这并非绝对,还需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
外感寒邪侵袭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比如冬季不注意保暖,穿着过少,尤其是腹部、足部等部位受寒,寒邪易侵袭人体。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影响不同,儿童活泼好动,若玩耍时出汗后未及时增添衣物,容易外感寒邪;成年人若工作环境寒冷,如长期在冷库等低温环境工作,也易受外寒侵袭;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卫外不固,更易被寒邪所伤。寒邪入侵人体后,易损伤脾肾阳气,导致脾肾阳虚。
病史因素:既往有外感疾病史,尤其是外感寒邪未彻底治愈,寒邪稽留体内,损伤脾肾阳气。例如曾患风寒感冒,未得到有效调理,寒邪深入,影响脾肾阳气的功能,进而发展为脾肾阳虚。
饮食不节
年龄因素:儿童若饮食不规律,过度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如大量食用冰淇淋、冷饮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因为儿童脾胃功能相对较弱,过多食用生冷之品更易导致脾胃虚寒,进而影响肾阳,出现脾肾阳虚。成年人若长期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也会损伤脾胃,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和肾阳的温煦作用。老年人脾胃功能本身逐渐衰退,若饮食不注意,如过度进食生冷瓜果等,更容易损伤脾肾阳气,导致脾肾阳虚。
生活方式:长期节食减肥,摄入食物过少,营养不均衡,会使脾胃气血生化不足,进而影响肾阳的充养。比如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导致脾胃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肾阳缺乏充足的物质基础来温养,从而引发脾肾阳虚。
劳倦过度
年龄因素:儿童若过度玩耍,体力消耗过大,也可能影响身体机能,但相对成年人来说,儿童的劳倦过度更多体现在玩耍无度等方面。成年人长期过度劳累,如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会耗伤正气,损伤脾肾阳气。老年人本身体力和精力有限,若过度劳累,如过度操持家务等,更容易出现脾肾阳气不足的情况,因为老年人脾肾阳气渐衰,不耐劳累。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因性别导致劳倦过度引发脾肾阳虚的特异性差异,但男性若从事重体力劳动相对较多,女性若长期过度操劳家庭事务等,都可能因劳倦过度损伤脾肾阳气,只是不同性别因生活方式不同,劳倦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所差异。
久病耗伤
年龄因素:儿童若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长期不愈,会损伤正气,影响脾肾阳气。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腑功能尚未健全,患病后更易导致正气耗伤,进而出现脾肾阳虚。成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炎、慢性肠炎等,病情迁延不愈,会耗伤脾肾阳气。老年人本身脏腑功能衰退,若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病程较长,更容易耗伤脾肾阳气,导致脾肾阳虚的发生。
病史因素:既往有慢性疾病史,且病情控制不佳,长期发展会耗伤脾肾阳气。例如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病情逐渐进展,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肾阳的温煦作用,从而导致脾肾阳虚;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肾功能长期受损,也会影响脾肾阳气的功能,引发脾肾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