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在社交互动、语言沟通、重复刻板行为、感知觉异常、认知发展等方面有多种表现,婴幼儿时期需早关注早评估,学龄期儿童需家校共同提供特殊教育支持,青少年时期需给予理解包容并助其融入社会。
不同年龄人群差异:学龄前儿童可能更倾向于独自活动,不主动发起社交互动;学龄期儿童虽然有一定社交意愿,但社交技能不足,常以自己的方式与人交往,容易被同伴孤立;青少年期可能在社交中存在沟通障碍,难以理解他人的社交暗示,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所传达的社交意图。
语言沟通方面
语言发展迟缓:多数自闭症儿童存在语言发展落后的情况,比如12个月时不会咿呀学语,16个月时不会说出单个词,24个月时不会说有意义的双词句等。部分儿童可能有语言倒退现象,之前会说的词突然不再使用。
语言运用异常:语言表达可能刻板重复,如机械地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模仿言语),或者重复自己固定的话语内容;语言理解也可能存在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指令、问句等,比如听不懂“把玩具递给我”这样简单的指令;还有可能出现代词混淆,如把“我”说成“你”等情况。
重复刻板行为方面
动作刻板:常见的有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原地转圈等动作,而且这些动作往往会持续进行,难以被打断。例如有的儿童会长时间不停地拍手,无论周围环境如何变化都不停止。
兴趣狭窄:对某些特定的物品或活动表现出过度专注和强烈兴趣,且兴趣模式异常。比如只对某一种类型的玩具(如轮子类玩具)感兴趣,反复把玩,对其他丰富多彩的玩具却毫无兴趣;或者只喜欢观看某种特定的电视节目片段,反复观看同一集。
感知觉异常方面
听觉异常:部分儿童对声音的反应异常,可能对某些正常音量的声音过于敏感,出现捂耳朵、烦躁不安等表现,而对另一些声音又充耳不闻;有的儿童可能对特定频率的声音有特殊偏好,如反复听某种单调的声音。
视觉异常:有的儿童可能对光线、物体的特定视觉特征特别关注,比如长时间盯着灯光看,或者对物体的排列方式有严格要求,不容许有任何改变。例如坚持物品必须按照固定的顺序摆放,稍有变动就会发脾气。
认知发展方面
智力水平差异:自闭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差异较大,有的可能伴有智力低下,在认知能力的各个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有的儿童智力正常甚至超常,但在认知的某些特定领域存在缺陷,比如在空间感知、数学运算等方面可能表现异常。
学习方式独特:学习过程中可能更依赖机械记忆,而理解和概括能力相对较弱。例如能够记住大量的广告词、地图等内容,但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像难以理解“友谊”“公平”等抽象词汇的含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时期:家长要密切关注婴儿的社交互动、语言发展等情况,一旦发现6个月前就存在眼神交流少、对呼唤无应答等异常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就医评估。因为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和行为形成的关键阶段,早期干预对预后影响重大。
学龄期儿童:学校老师和家长要共同关注孩子的社交和学习情况,对于存在社交障碍和学习困难的自闭症儿童,要提供特殊的教育支持环境,帮助他们逐步改善社交技能和适应学校生活。同时要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时期:家长和社会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帮助青少年自闭症患者融入社会。可以通过参加专门的社交技能培训、职业培训等活动,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成年后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