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尿潴留发生与麻醉、患者自身、手术等因素有关,处理包括非药物干预(诱导排尿、调整体位、心理护理)和导尿术,非药物干预无效时采用导尿术,且导尿为最后resort方法,优先尝试非药物干预。
一、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
(一)麻醉因素
1.对于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尤其是腰麻或硬膜外麻醉,麻醉药物可能会阻滞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导致膀胱逼尿肌松弛,同时抑制副交感神经,使膀胱括约肌收缩,从而引起尿潴留。这种情况在男性患者中相对更常见,因为男性前列腺周围的神经分布受影响较大。
2.全身麻醉时,一些麻醉药物可能会对膀胱的神经调节和肌肉功能产生一定抑制作用,虽然相对椎管内麻醉影响较小,但也可能是术后尿潴留的原因之一。
(二)患者自身因素
1.年龄因素:老年患者由于膀胱逼尿肌功能减退、前列腺增生等原因,术后发生尿潴留的风险较高。例如,老年男性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术后局部水肿等情况可能进一步加重尿道梗阻,导致尿潴留。儿童患者术后尿潴留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发生。
2.疾病因素:患者术前患有泌尿系统疾病,如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尿道狭窄等,会增加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几率。同时,患有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可能存在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膀胱的神经功能,也容易出现尿潴留。
3.心理因素:部分患者术后由于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会抑制排尿反射,导致尿潴留。例如,一些患者对手术创伤过度担忧,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影响了正常的排尿功能。
(三)手术因素
1.手术部位:下腹部、盆腔、会阴部等部位的手术,容易直接或间接影响膀胱、尿道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神经支配。比如,前列腺手术、妇科盆腔手术等,术后局部组织的水肿、出血等可能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
2.手术时间:长时间的手术过程中,患者体位固定、术中补液等情况可能影响膀胱的充盈和排空,增加尿潴留的发生风险。
3.术中操作:术中对膀胱、尿道的牵拉、刺激等可能导致术后膀胱功能紊乱,引起尿潴留。
二、术后尿潴留的处理办法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诱导排尿
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让患者听到流水声,刺激其产生排尿反射。
温热刺激:可以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利用温度刺激促进膀胱收缩排尿。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
按摩:按摩下腹部膀胱区,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膀胱收缩。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引起患者不适。
2.调整体位
协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对于一些患者可能有助于排尿。例如,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可能需要特殊体位,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调整体位可能改善排尿情况。
3.心理护理
针对心理因素导致尿潴留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耐心安抚,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通过与患者沟通,解释术后排尿的正常过程和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排尿的信心。对于儿童患者,要给予家长更多的心理支持,让家长协助安抚儿童情绪,创造轻松的排尿环境。
(二)导尿术
如果非药物干预措施无效,应及时采取导尿术。导尿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泌尿系统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规格的导尿管,动作要轻柔。导尿后要注意观察尿液引出情况、患者反应等,并且要合理维护导尿管,预防感染等并发症。需要注意的是,导尿是最后resort的方法,应优先尝试非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