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远视加散光需定期视力检查与眼部健康评估,可通过改善用眼环境、增加户外活动进行非药物干预,光学矫正可选择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病史等情况对儿童远视加散光的处理有影响,要综合考虑进行个性化处理。
眼部健康评估:除了屈光状态,还需检查眼部结构是否正常,如角膜形态等,因为散光可能与角膜形态异常有关。对于有家族遗传性眼病的儿童,更要密切关注远视加散光的情况,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增加儿童出现此类屈光不正的风险。
非药物干预措施
改善用眼环境
光线: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光线要适中,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过强光线可能引起眼部不适,过暗光线会导致儿童用眼时过度调节,加重远视和散光相关问题;室内光线可采用柔和的散射光,如使用护眼灯,保证阅读书写区域光线均匀。
距离:教导儿童保持正确的用眼距离,阅读和书写时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玩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一般建议每次连续用眼不超过20分钟,然后休息10-15分钟,可远眺放松眼睛。
增加户外活动:让儿童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以上。研究表明,户外活动可以降低儿童近视等屈光不正的发生风险,对于远视加散光的儿童,也有助于促进眼部健康和视觉发育。因为户外自然光可以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等物质,有助于抑制眼轴的异常增长等,对屈光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光学矫正
框架眼镜
验光配镜:根据散瞳验光得到的准确度数,验配合适的框架眼镜。框架眼镜是矫正儿童远视加散光常用且安全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镜框材质和款式,要保证佩戴舒适,镜框大小要适合儿童脸部尺寸,避免过大或过小影响佩戴效果和视觉质量。
定期复查调整: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屈光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需要定期复查,一般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根据眼部屈光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眼镜度数,以确保矫正效果,满足儿童视觉发育和日常用眼需求。
角膜接触镜: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儿童,如散光度数较高且框架眼镜矫正效果不佳等,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佩戴角膜接触镜,但需要严格遵循佩戴和护理要求,并且要注意儿童的眼部卫生和耐受情况。因为角膜接触镜直接接触角膜,对眼部卫生要求较高,儿童自我护理能力相对较弱,所以需要家长密切监督儿童正确佩戴和护理接触镜,同时定期到医院复查眼部情况。
特殊人群(儿童)的温馨提示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儿童远视加散光的处理有所不同,婴儿期轻度远视可能是生理性的,但如果远视度数过高或伴有散光影响视觉发育则需要干预;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视觉发育逐渐完善,对于远视加散光的矫正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发育特点和眼部情况灵活调整。例如,幼儿期儿童视觉系统还在快速发育,矫正时更要注重保证视觉刺激的正常发育,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并密切观察视力发育进程。
生活方式影响:家长要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因为睡眠不足可能影响儿童眼部的正常发育和视觉功能。同时,注意儿童的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C、E等对眼部有益的营养素,有助于维持眼部健康。
病史相关:如果儿童有先天性眼部疾病等病史,在处理远视加散光时要综合考虑原发病情况。例如,有先天性角膜疾病的儿童,在矫正屈光不正时要更加谨慎,需要与眼科医生充分沟通,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确保在矫正屈光问题的同时不加重眼部原发病的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