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常见眼科疾病,由多种原因致眼部不适,有非药物和药物干预措施。非药物干预包括改善用眼习惯(控用眼时间、调用眼环境)和眼部护理(眨眼训练、清洁眼部);药物有人工泪液等,特殊人群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需综合采取干预措施,非药物干预为基础,严重时遵医用药。
一、了解干眼症
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快或泪液成分异常等原因导致的眼部不适,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异物感、疼痛、畏光、视物模糊等。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例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年龄增长(老年人泪液分泌功能下降)、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等。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改善用眼习惯
控制用眼时间: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会加重干眼症,应遵循20-20-20原则,即每连续使用电子设备20分钟,就要眺望至少20英尺(约6米)远的地方至少20秒。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其眼部发育尚未完全,更要严格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避免因过度用眼引发或加重干眼症。成年人也应注意合理安排用眼时长,工作之余多进行户外活动。
调整用眼环境:在干燥、有空调或暖气的环境中,泪液蒸发会加快,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一般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较为适宜。对于从事长时间用眼工作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可通过调整办公环境的湿度来缓解眼部不适。
眼部护理
眨眼训练:正常情况下,人每分钟眨眼10-15次,频繁眨眼有助于泪液均匀分布在眼球表面,保持眼表湿润。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眨眼训练,每隔一段时间就用力眨眼数次,每天可多次进行这样的训练,儿童在家长提醒下也应多进行眨眼活动,以维护眼表健康。
清洁眼部:使用无刺激的眼部清洁液轻轻清洁眼睑,去除眼睑缘的油脂、碎屑等,有助于保持睑板腺的正常功能。对于患有睑缘炎等可能影响睑板腺功能疾病的人群,更要注意眼部的清洁,但操作时要轻柔,避免损伤眼部组织。
三、药物干预相关(仅提及药物名称)
人工泪液:是治疗干眼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等。玻璃酸钠滴眼液能够模拟泪液成分,补充眼表的水分,缓解眼睛干涩等症状。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时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选择适合儿童的低浓度剂型。对于患有严重干眼症且人工泪液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会用到其他类型的药物,如环孢素滴眼液等免疫抑制剂,但这类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干眼症时,家长要格外重视。儿童可能不太会准确表达眼部不适,家长需留意儿童是否有频繁揉眼、眨眼增多、眼睛发红等表现。儿童使用药物时要选择儿童专用的安全剂型,且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应咨询医生。同时,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限制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鼓励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减少干眼症的发生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是干眼症的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泪液分泌功能自然衰退,且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在治疗干眼症时,除了采取上述措施外,要更加关注其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老年人若同时患有糖尿病,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影响泪液的成分和分泌功能,进而加重干眼症。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整体状况,谨慎用药。
总之,对于干眼症,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非药物干预往往是基础且重要的环节,若症状严重则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