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炎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全身症状如发热、精神萎靡,还有其他表现如大便异常、生长发育迟缓,症状因个体和病因不同而异,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家长要注意观察和合理调整小儿饮食。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痛:是小儿胃炎较常见的症状,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不同年龄段小儿表述腹痛的方式有所不同,年幼儿童可能仅表现为哭闹不安,无法准确描述疼痛具体情况。例如,部分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的小儿,腹痛症状可能没有明显特异性,时轻时重,常在进食后加重。
2.恶心、呕吐:小儿胃炎时由于胃黏膜受到刺激,导致胃的蠕动功能紊乱,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如果是急性胃炎,呕吐症状可能较为突然且频繁;慢性胃炎的呕吐症状相对不那么剧烈且发作频率相对较低。比如,因饮食不当引起的急性胃炎小儿,可能在进食后不久就出现恶心、呕吐,吐出吃进去的食物及胃液等。
3.食欲减退:小儿胃炎会影响胃的消化功能,使小儿对食物的兴趣降低,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长期食欲减退可能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的婴幼儿和儿童。例如,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小儿,胃黏膜萎缩影响消化酶分泌,食欲减退现象可能较为明显。
4.腹胀:胃内食物消化排空受阻,可导致腹胀。小儿可能表现为腹部膨隆,用手触摸感觉较硬,同时可能伴有嗳气等症状。比如,胃炎导致胃动力不足时,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产生气体积聚,引起腹胀。
二、全身症状
1.发热:急性胃炎有时可能伴有发热症状,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这是因为机体对胃内炎症刺激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如果是感染因素引起的胃炎,如细菌感染导致的胃炎,发热症状可能相对较明显且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例如,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胃炎,可能出现发热情况,体温可在38℃左右波动。而慢性胃炎一般很少出现发热症状,除非是合并了较为严重的感染且炎症扩散时才可能有发热表现,但相对少见。
2.精神萎靡:如果小儿胃炎症状较严重,身体不适明显,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的情况,表现为不爱活动、嗜睡等。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体不适不能很好表达时,往往通过精神状态的改变来体现。比如,因严重腹痛、频繁呕吐导致身体虚弱的小儿,会显得精神不振。
三、其他表现
1.大便异常:部分小儿胃炎可能伴有大便异常,如腹泻或便秘。如果是急性胃炎伴有肠道炎症时,可能出现腹泻,大便呈稀水样或糊状;而慢性胃炎伴有胃功能紊乱影响肠道时,可能出现便秘情况,大便干结、排便困难。例如,感染性胃炎合并肠道感染时,小儿可能出现腹泻,一天排便数次甚至十余次。
2.生长发育迟缓:对于长期患有胃炎的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和儿童,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且吸收不良,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速度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比如,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且病程较长的小儿,可能在身高体重监测中发现增长曲线低于正常参考值。
小儿胃炎的症状因个体差异、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当小儿出现上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等,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小儿的症状变化,在护理方面要注意合理调整小儿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胃的负担,促进病情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