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疗后复查非常必要,可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通过影像学检查如MRI、CT及颈部超声等;能评估放疗后遗症,包括放射性黏膜、脑、唾液腺损伤等;还能根据结果调整后续治疗及康复方案,不同特征患者均需按计划定期复查。
一、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
1.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鼻咽部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对于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有重要价值。通过MRI可以观察鼻咽部原发病灶区域是否有异常的软组织信号,以及颈部淋巴结等区域是否有转移病灶。例如,有研究表明,MRI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检出率较高,能够发现直径较小的复发灶。
CT检查:有助于了解颅底骨质等结构的情况,对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颅底骨质等有一定帮助。在放疗后复查中,CT可以观察鼻咽部骨质有无破坏等改变,从而辅助判断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
2.颈部超声检查:可以动态观察颈部淋巴结的情况,对于发现颈部淋巴结的异常增大等转移迹象较为简便易行。尤其是对于颈部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其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情况,若发现淋巴结异常增大、皮质增厚等改变,提示可能有转移。
二、评估放疗后遗症
1.放射性黏膜损伤
放疗后会引起鼻咽部、口腔等部位的黏膜损伤。通过复查可以观察黏膜的恢复情况,例如是否仍存在黏膜充血、糜烂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组织修复能力与成人不同,更需要密切观察黏膜损伤的恢复进程,因为儿童可能会因黏膜损伤出现吞咽困难等问题,影响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而老年患者可能恢复相对缓慢,需要更长期的关注。
2.放射性脑损伤
放疗可能会导致放射性脑损伤,通过定期复查可以检测脑实质的变化。例如,通过MRI等检查观察是否有白质病变等情况。对于有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患者,复查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年龄的患者对放射性脑损伤的耐受和表现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在认知功能、神经系统发育等方面受到影响,需要早期发现并干预;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一些基础的神经系统退变,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可能会加重其原有的症状。
3.放射性唾液腺损伤
放疗会影响唾液腺功能,导致唾液分泌减少等问题。复查可以了解唾液腺的功能状态,对于出现口干等症状的患者,需要评估唾液腺损伤的程度。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吸烟者,放疗后唾液腺损伤可能会更严重,因为吸烟会加重口腔黏膜的损伤,影响唾液腺的恢复,所以这类患者更需要加强复查和口腔护理。
三、调整后续治疗及康复方案
1.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
如果复查发现肿瘤有复发或转移迹象,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化疗、靶向治疗等。例如,若复查发现颈部有新的转移淋巴结,可能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来控制病情。
2.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
根据复查中了解到的患者身体状况,如放射性损伤的情况等,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对于年轻患者,可能更注重恢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对于老年患者,更关注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放疗后遗症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制定康复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与放疗后遗症的相互影响,例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避免因过度劳累等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等情况。
总之,鼻咽癌放疗后复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改善患者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都需要按照医生制定的复查计划进行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