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因分别为细菌或病毒感染,临床表现有症状(细菌性多有异物感等及脓性分泌物,病毒性有刺激感等及水样分泌物等)和体征(细菌性结膜充血等有脓性分泌物等,病毒性结膜充血等有滤泡等),病程细菌性短些,病毒性长些,治疗细菌性用抗菌药,病毒性对症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患结膜炎各有注意事项。
一、病因方面
细菌性结膜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通常是由于不注意眼部卫生,用手揉眼、与患者共用毛巾等物品等导致细菌侵入结膜而引发炎症。例如,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细菌性结膜炎容易在儿童中传播。
病毒性结膜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的病毒有腺病毒、肠道病毒等。病毒性结膜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水源等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在病毒流行季节,如春季、夏季等,更容易出现病毒性结膜炎的暴发流行。
二、临床表现方面
症状
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常表现为眼部异物感、烧灼感、刺痛感,分泌物较多,多为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早晨起床时可因分泌物过多而导致眼睑粘连,影响睁眼。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畏光、流泪等症状。
病毒性结膜炎:患者主要症状为眼部刺激感、异物感、流泪、畏光等,分泌物一般为水样或浆液性。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咽痛、咳嗽等,尤其是腺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结膜炎,全身症状相对较明显。
体征
细菌性结膜炎:眼部检查可见结膜充血明显,以睑结膜和穹窿结膜为主,结膜囊内有大量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有时可出现假膜或伪膜。
病毒性结膜炎:眼部检查可见结膜充血,球结膜下可有出血点,睑结膜出现滤泡,有时可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三、病程方面
细菌性结膜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抗菌治疗,一般病程相对较短,通常在1-2周内可逐渐痊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能会转为慢性结膜炎,病程迁延不愈。
病毒性结膜炎:病程相对较长,一般可持续2-3周左右。即使经过治疗,病情恢复也需要一定时间,但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不会遗留严重的眼部并发症。
四、治疗方面
细菌性结膜炎: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通过局部使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病毒性结膜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抗病毒滴眼液,如阿昔洛韦滴眼液等,同时给予人工泪液缓解眼部不适症状。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眼部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由于卫生习惯较差,更容易发生细菌性或病毒性结膜炎。在护理儿童时,要注意教导儿童勤洗手,不要用手揉眼。对于儿童的结膜炎,要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是细菌性结膜炎,选用儿童适用的抗菌滴眼液;如果是病毒性结膜炎,要注意隔离,避免在幼儿园、学校等场所传播。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结膜炎时要更加重视。无论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结膜炎,都要及时就诊,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孕妇:孕妇患结膜炎时要谨慎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对于细菌性结膜炎,可选择相对安全的局部抗菌药物;对于病毒性结膜炎,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同时要注意休息和眼部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