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眼压症是眼压高于正常范围但无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和视野缺损,眼压一般不超40mmHg、波动小,视神经和视野正常;青光眼是有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眼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眼压可高可低、波动大,有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发病机制与眼压升高致视神经受压等有关,治疗和随访不同,儿童、老人、女性及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情况各有特点。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除了眼压升高外,还存在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等情况,是一种进行性的眼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
眼压特点
高眼压症:眼压升高,但一般不超过40mmHg,且眼压波动相对较小。
青光眼:眼压可高可低,部分患者眼压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能发病,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同时眼压波动较大,对眼球的压力变化更明显地影响视神经。
视神经损害情况
高眼压症:视神经形态和功能通常保持正常,视盘杯盘比正常,视野无缺损。
青光眼:存在视神经纤维的丢失,视盘出现杯盘比增大等改变,随着病情进展,视野会逐渐出现缺损,如早期可能出现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等,晚期可导致管状视野甚至失明。
视野改变
高眼压症:视野正常,没有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青光眼:早期视野可能出现局部的暗点,随着病情发展,视野缺损范围逐渐扩大,如晚期可能出现典型的管状视野等严重改变。
发病机制
高眼压症:目前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眼内房水流出通道的轻微异常等有关,但没有导致视神经损害的明确因素。
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受到压迫,同时可能伴有视神经血液供应不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视神经逐渐萎缩和视野缺损。
治疗与随访
高眼压症:一般需要定期随访,监测眼压、视神经和视野变化。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等进行干预,如避免长时间低头、过度用眼等,通常不需要立即进行降眼压的药物或手术治疗,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青光眼:治疗主要是降低眼压,以保护视神经和视野。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降眼压(如β受体阻滞剂等)、激光治疗(如氩激光小梁成形术等)和手术治疗(如小梁切除术等)。需要长期随访,根据眼压控制情况和视神经、视野改变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高眼压症相对少见,若出现需详细检查排除先天性青光眼等情况。儿童青光眼的治疗需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眼球还在发育中,治疗不仅要考虑降低眼压,还要考虑对眼球发育的影响。例如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可能需要尽早手术治疗,以避免影响视力发育。
老年人:老年人高眼压症和青光眼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老年人的视神经功能随着年龄增长有所下降,对眼压的耐受性可能降低。在治疗上,要考虑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选择合适的降眼压药物,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对老年人全身健康产生影响。同时,老年人随访时要更加注重视神经和视野的监测,因为老年人的眼部生理结构变化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判断。
女性: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孕期和更年期,眼压可能会有波动。孕期女性由于身体内分泌等变化,可能出现眼压暂时升高的情况,需要密切监测。更年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影响眼压,对于有高眼压症或青光眼家族史的女性,更要加强眼部检查。
有青光眼家族史者:这类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即使眼压正常,也需要定期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眼压、眼底、视野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病变,因为遗传因素增加了患青光眼的风险,早期发现可以早期干预,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