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的检查包括尿常规、尿细菌学、超声、血常规等检查,各检查有相应表现,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检查有各自特点及需注意事项,尿常规可发现白细胞、红细胞等异常,尿细菌学可明确细菌及药敏情况,超声可观察膀胱形态等,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变化。
一、尿常规检查
1.白细胞:急性膀胱炎患者尿常规中白细胞计数通常会明显升高,若镜下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白细胞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炎症刺激导致白细胞聚集到泌尿系统局部以参与免疫防御。
2.红细胞: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红细胞增多,若存在肉眼血尿或镜下红细胞增多,提示膀胱黏膜可能有充血、损伤等情况,炎症过程中可能导致膀胱黏膜小血管破裂出血。
3.亚硝酸盐:大肠埃希菌等可以将尿液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若亚硝酸盐试验阳性,对尿路感染有辅助诊断价值,因为这类细菌感染时容易出现此情况。
4.尿蛋白:一般轻度感染时尿蛋白阴性或微量,若尿蛋白阳性,需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或合并其他肾脏疾病等情况。
5.尿比重:一般无明显特异性改变,但可反映尿液浓缩稀释功能,在急性膀胱炎时,若患者没有明显脱水或水肿等情况,尿比重多在正常范围。
二、尿细菌学检查
1.尿涂片镜检细菌:取清洁中段尿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如发现细菌,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通过这种简便方法初步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及大致的细菌类型。
2.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尿细菌培养:可以明确是否有细菌生长以及细菌的种类,如常见的大肠埃希菌等,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之一,通过培养可以确定具体的病原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药敏试验:同时进行药敏试验可以了解病原菌对哪些抗生素敏感,从而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不同的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通过药敏试验结果能选择最有效的抗菌药物。
三、超声检查
1.膀胱超声:可以观察膀胱的形态、大小、壁的厚度等情况。急性膀胱炎时,膀胱壁可能出现增厚、毛糙等改变,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排除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其他病变,因为这些病变也可能有类似的尿路刺激症状表现,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膀胱的结构异常情况。例如,膀胱结石可能会在超声下显示强回声团伴声影等表现,而膀胱肿瘤可能表现为膀胱壁上的占位性病变等。
四、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高,这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白细胞作为免疫细胞会聚集到感染部位参与防御,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是细菌性感染为主的炎症反应。
对于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急性膀胱炎时,除了上述检查外,需更加仔细观察临床表现,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要注意标本采集的规范性,避免污染影响结果。超声检查时要根据儿童的配合情况适当调整检查方式,尽量轻柔操作。
孕妇:孕妇患急性膀胱炎时,尿常规检查要关注白细胞、红细胞等情况,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需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敏感试验。超声检查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影响,重点观察膀胱情况,同时要考虑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如子宫增大可能对膀胱位置等产生影响,但不影响超声对膀胱本身病变的观察。
老年人:老年人急性膀胱炎可能临床表现不典型,尿常规检查中白细胞等改变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要结合尿细菌培养等结果综合判断。超声检查要注意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前列腺增生等情况对膀胱的影响,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因为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尿路感染且病情可能更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