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术后尿血分早期和晚期,早期多因手术创面渗血,术后1-3天常见;晚期可能是肿瘤复发、尿路感染或膀胱黏膜损伤所致。需通过尿常规、膀胱镜、影像学等检查,早期渗血者注意休息,复发者依情况再手术,感染用抗生素,黏膜损伤者纠正不良习惯。
一、术后早期尿血的常见原因及机制
膀胱肿瘤术后早期尿血较为常见,多与手术创面有关。手术过程中会对膀胱组织造成一定损伤,术后创面会有渗血情况,一般在术后1-3天内出现的尿血多属于这种正常术后反应,创面逐渐愈合后尿血情况会逐渐减轻。例如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膀胱组织,会形成创面,术后短时间内会有少量血液混入尿液中导致尿血。
二、术后晚期尿血的可能原因
1.肿瘤复发
膀胱肿瘤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当肿瘤复发时,新生长的肿瘤组织血供丰富且组织脆弱,容易出血,从而导致尿血。有研究表明,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率较高,一般在术后2年内复发率相对较高,复发时可能表现为尿血,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颜色可从淡红色到鲜红色不等。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复发的风险有所不同,一般中老年患者相对年轻患者复发风险可能更高,这与中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相对较弱等因素有关。
2.尿路感染
术后患者身体抵抗力相对下降,若发生尿路感染,炎症会刺激膀胱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引起尿血。细菌等病原体在膀胱内繁殖,破坏膀胱黏膜的完整性,引发出血。例如老年患者术后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从而出现尿血症状。
女性患者术后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尿道短且直,相对男性患者更易发生尿路感染,进而出现尿血情况。
3.膀胱黏膜损伤
术后患者如果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憋尿、过度劳累等,可能会进一步损伤膀胱黏膜,导致尿血。长时间憋尿会使膀胱内压力增高,影响膀胱黏膜的血运,导致黏膜损伤出血;过度劳累会使身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也不利于膀胱黏膜的修复,容易引起尿血。
三、相关检查及应对措施
1.检查方法
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有尿血以及尿血的大致程度。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等,还能辅助判断出血是来自肾脏还是膀胱等部位。
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肿瘤术后尿血原因的重要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的情况,查看是否有肿瘤复发、膀胱黏膜是否有损伤等。例如可以清晰地看到膀胱内是否有新的肿瘤生长,肿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还能观察手术创面的愈合情况等。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CT检查等。超声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膀胱内的情况,是否有占位性病变等;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膀胱壁等结构,有助于发现较小的肿瘤复发等情况。
2.应对措施
如果是术后早期正常创面渗血导致的尿血,一般需要患者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等待创面自行愈合。对于老年患者,更要注意休息,避免因为活动过多而加重创面出血。
如果是肿瘤复发导致的尿血,需要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如再次手术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会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谨慎地评估手术风险。
如果是尿路感染导致的尿血,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女性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对于老年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
如果是膀胱黏膜损伤导致的尿血,需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避免憋尿,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等。对于儿童患者,术后要特别注意引导其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避免憋尿等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