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需从术前评估与准备、术中配合要点、术后护理与并发症预防、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生活方式调整建议及复查计划与异常处理等多方面进行规范操作。术前需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完成眼部专项检查、管理药物使用;术中需配合体位与麻醉、处理特殊情况;术后即刻处理、规范用药、监测并发症;特殊人群如老年、糖尿病、儿童患者各有注意事项;生活方式上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调整饮食、避免夜间驾驶;复查计划明确,出现异常需立即返院,术后3个月验光配镜,矫正视力低者需排查后发性白内障。
一、术前评估与准备
1.全身健康状况评估
白内障手术虽为局部操作,但需评估患者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需控制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00mmHg;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心血管疾病患者需经心内科评估,6个月内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心绞痛者建议延期手术。
2.眼部专项检查
术前需完成角膜内皮计数(正常值≥2000个/mm2)、眼轴长度测量(22~24mm为正常范围)、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及眼底OCT检查。青光眼患者需监测眼压(正常范围10~21mmHg),虹膜粘连者需提前使用散瞳剂。
3.药物使用管理
术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需改用低分子肝素者需手术当日晨停用。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每日4次,持续3天。过敏体质者需提前进行结膜囊斑贴试验。
二、术中配合要点
1.体位与麻醉配合
手术采用表面麻醉或球后阻滞麻醉,患者需保持仰卧位,头部固定于头架。术中需避免突然咳嗽或转动眼球,咳嗽前应告知术者暂停操作。
2.特殊情况处理
小瞳孔患者(直径<3mm)需术前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术中可辅助虹膜拉钩。晶状体悬韧带松弛者需采用囊袋张力环,硬核白内障(Emery分级Ⅳ级)建议选择超声乳化能量≤40%。
三、术后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1.术后即刻处理
术后佩戴金属眼罩24小时,避免压迫术眼。前房出血者需半卧位休息,眼压升高(>25mmHg)者及时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布林佐胺)。
2.用药规范
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氟米龙)每日4次,1周后逐渐减量;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普拉洛芬)每日4次,持续2周。抗生素滴眼液使用不超过1周。
3.并发症监测
术后需每日监测视力、眼压及角膜水肿情况。角膜内皮损伤>10%者需增加人工泪液使用频率,黄斑囊样水肿者需行OCT复查并考虑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75岁以上患者需评估认知功能,术前进行深呼吸训练。术后避免独自乘坐交通工具,建议家属陪同复查。
2.糖尿病患者
术后血糖波动>3mmol/L者需增加血糖监测频率,视网膜病变Ⅳ期以上者需联合眼底激光治疗。
3.儿童患者
3岁以下患儿需全麻手术,术后佩戴眼罩至拆线(约1周)。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需立即进行弱视训练,每3个月复查一次。
五、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1.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3个月内禁止游泳及潜水。
2.饮食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C(100mg/日)、叶黄素(10mg/日)的食物,减少辛辣刺激性饮食。
3.术后1个月内避免驾驶夜间车辆,强光环境下建议佩戴变色眼镜。
六、复查计划与异常处理
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需进行复查,重点检查角膜透明度、人工晶状体位置及眼底情况。出现术眼疼痛加剧、视力突然下降或眼前黑影飘动时,需立即返院就诊。术后3个月验光配镜,矫正视力低于0.5者需排查后发性白内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