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多因素引起的以眼表泪膜异常为特征的眼表疾病,病因包括泪液分泌不足等,症状有眼睛干涩等,眼部检查可见泪液分泌试验等异常,治疗需消除诱因、补充泪液等;结膜炎是结膜炎性反应统称,病因有感染等,症状有眼红等,眼部检查可见裂隙灯下结膜改变,治疗需抗感染等,不同年龄段及特殊时期人群表现和应对有差异。
一、定义与病因
干眼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以眼表泪膜异常为特征的眼表疾病,主要是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多或泪液成分异常等导致。例如,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年龄增长(老年人泪液分泌功能减退)、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都可能引发干眼症。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在外界和机体自身因素作用下而发生的炎性反应的统称。其病因多样,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非感染因素如过敏反应(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刺激)、物理化学刺激(烟雾、粉尘、化学物质等)等都可导致结膜炎。
二、症状表现
干眼症:主要症状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患者可能会感觉眼睛像有沙子一样磨,尤其是在长时间用眼后,症状往往会加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疲劳、眼红等表现,但一般眼红程度相对较轻。
结膜炎:典型症状有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的性质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细菌性结膜炎常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多为水样或浆液性分泌物;过敏性结膜炎则以黏液性分泌物为主。同时,患者可能还会有眼部异物感、灼热感等,但一般视力不受明显影响,除非炎症累及角膜。
三、眼部检查差异
干眼症:
泪液分泌试验:正常情况下,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数值大于10mm/5分钟。干眼症患者泪液分泌减少时,数值会降低。
泪膜破裂时间(BUT):正常泪膜破裂时间大于10秒,干眼症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可能小于5秒。
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可观察眼表上皮细胞的状态、泪膜的稳定性等,发现眼表的异常改变。
结膜炎:
裂隙灯检查:可发现结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结膜下出血。对于感染性结膜炎,还能观察到结膜表面的渗出物、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等情况。例如,细菌性结膜炎可见结膜表面有大量脓性渗出物,病毒性结膜炎可能出现滤泡样改变等。
四、治疗原则
干眼症:
消除诱因:对于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应减少用眼时间,注意用眼休息;对于因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干眼症,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补充泪液:可使用人工泪液来缓解眼睛干涩症状,市面上有多种不同成分的人工泪液可供选择。
抑制炎症:对于严重的干眼症,可能需要使用抗炎药物,如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因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有眼压升高等副作用。
结膜炎:
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细菌性结膜炎,需要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病毒性结膜炎则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常用的有阿昔洛韦滴眼液等;对于过敏性结膜炎,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或肥大细胞稳定剂等。
局部冷敷:可以缓解过敏性结膜炎等引起的眼痒、红肿等症状,降低眼部温度,减轻炎症反应。
避免刺激: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刺激性物质等,减少对结膜的进一步刺激。
不同年龄段人群在这两种疾病的表现和应对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结膜炎时,可能因表达不清而仅表现为揉眼等行为,需要家长细心观察;老年人患干眼症时,可能与年龄相关的泪液分泌功能减退等因素关系更密切,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全身健康状况,用药更需谨慎。女性在特殊时期(如孕期、哺乳期)患相关疾病时,用药选择也会受到限制,需遵循相应的医疗指导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