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绞痛多见于3个月以内婴儿,有典型哭闹特点(傍晚或夜间突然大声长时间哭闹、面部涨红、双腿蜷起、腹部紧张)和身体表现(腹部膨隆),需与饥饿哭闹、正常肠胀气鉴别,还可排查饮食、环境、宝宝自身等相关因素,宝宝出现疑似肠绞痛要保持冷静,营造舒适环境,调整妈妈饮食或更换配方奶,异常时及时就医。
一、肠绞痛的典型表现
1.哭闹特点
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通常在傍晚或夜间出现突然性的大声哭闹,哭闹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这种哭闹与宝宝日常的饥饿、困倦等引起的哭闹不同,难以安抚。从科学研究来看,肠绞痛婴儿的哭闹可能与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腹部不适有关,肠道内气体积聚等因素刺激神经,引发类似疼痛的不适,从而通过哭闹来表达。
哭闹时宝宝可能会面部涨红,双腿向上蜷起,腹部紧张。
2.身体表现
腹部膨隆,有的宝宝可能会有腹胀的情况,这是因为肠道内气体增多等原因导致腹部胀气。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宝宝的腹部比平时更鼓。从生理机制上讲,婴儿肠道发育尚未完善,肠道蠕动不协调等容易导致气体在肠道内积聚,引起腹胀,进而引发肠绞痛相关表现。
二、与其他情况的鉴别
1.与饥饿哭闹鉴别
饥饿引起的哭闹一般有规律,宝宝可能会有寻找乳头等动作,给予哺乳后哭闹可缓解。而肠绞痛引起的哭闹没有明显的进食相关规律,即使刚进食不久也可能出现哭闹不止且难以安抚的情况。这是因为饥饿哭闹是机体缺乏能量供应的信号,通过进食可解决,而肠绞痛是肠道自身功能紊乱导致的不适。
2.与正常肠胀气鉴别
正常肠胀气的宝宝可能仅有轻微的腹部膨隆,哭闹相对较轻,且通过一些简单的排气措施,如轻柔按摩腹部等可缓解。而肠绞痛的宝宝腹胀更明显,哭闹程度重且持续时间长,常规排气措施可能难以有效缓解其哭闹等不适。正常肠胀气可能是由于宝宝吞咽过多空气等偶尔因素引起,而肠绞痛是肠道功能持续紊乱的一种表现。
三、排查相关因素
1.饮食因素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的饮食可能会影响宝宝。如果妈妈进食了过多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等,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导致宝宝肠道内气体增多,引发肠绞痛相关表现。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奶粉的选择不当也可能导致肠绞痛,比如奶粉中的蛋白质等成分不适合宝宝,引起肠道过敏或不适反应。科学研究表明,部分宝宝对奶粉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不能很好消化吸收,从而刺激肠道,引发类似肠绞痛的症状。
2.环境因素
环境温度不适宜,过冷或过热都可能影响宝宝。过冷会使宝宝腹部受凉,导致肠道蠕动异常;过热会让宝宝感到不适,也可能间接影响肠道功能。另外,外界的噪音等刺激也可能加重宝宝的哭闹表现,虽然目前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临床观察发现环境因素对肠绞痛宝宝的症状有一定影响。
3.宝宝自身因素
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肠道的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出现肠道蠕动不协调等情况。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肠绞痛通常会在3-4个月左右逐渐自行缓解,这是因为宝宝的肠道功能逐渐发育成熟。但在这之前,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帮助宝宝缓解肠绞痛带来的不适。
四、温馨提示
对于宝宝出现疑似肠绞痛的情况,家长要保持冷静。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舒适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安静的氛围。对于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避免食用易产气等可能影响宝宝肠道的食物。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宝宝,选择合适的奶粉很重要,如果怀疑与奶粉有关,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奶粉。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变化,如果宝宝哭闹持续不缓解且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呕吐频繁、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