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障碍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等因素及其他内分泌因素引起。下丘脑因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功能异常、营养因素;垂体因素有垂体肿瘤、垂体功能减退;卵巢因素涉及先天性卵巢发育异常、卵巢病变(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炎);其他内分泌因素包含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这些因素分别通过不同机制影响排卵。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过度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心理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下丘脑功能。长期的精神应激会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紊乱,导致GnRH分泌脉冲式释放异常,从而引发排卵障碍。例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甚至排卵异常的情况。
营养因素:过度节食导致体重过低或营养不良时,会影响下丘脑GnRH的合成与分泌。因为GnRH的合成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作为原料,当机体营养摄入不足时,无法维持下丘脑正常的内分泌功能,进而引起排卵障碍。比如,一些为追求身材而过度节食的女性,可能出现闭经等排卵障碍相关表现。
垂体因素
垂体肿瘤:常见的如垂体泌乳素瘤,泌乳素瘤可分泌过多的泌乳素,高泌乳素血症会抑制下丘脑GnRH的分泌,进而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最终导致排卵障碍。据相关研究,约1/3的泌乳素瘤患者会出现闭经、泌乳及排卵障碍的症状。
垂体功能减退:产后大出血引起的席汉综合征可导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等减少,从而影响卵巢功能,引发排卵障碍。例如,在分娩过程中发生严重大出血后,垂体缺血坏死,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卵巢无法正常排卵。
卵巢因素
先天性卵巢发育异常:如特纳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常为45,XO,卵巢呈条索状纤维组织,无原始卵泡,不能正常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也无法排卵。这类患者从青春期开始就表现为原发性闭经、第二性征不发育等排卵障碍相关表现。
卵巢病变: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引起排卵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患者卵巢内存在多个小卵泡,但不能发育成熟排卵,同时伴有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研究表明,PCOS患者中排卵障碍的发生率高达70%-80%,常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或不规则子宫出血等。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在卵巢上,形成卵巢巧克力囊肿等病变,会破坏卵巢组织,影响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约有17%-27%存在排卵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异位内膜组织分泌的一些因子干扰了卵巢的正常功能有关。
卵巢炎: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卵巢炎可破坏卵巢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排卵。例如,盆腔炎症蔓延至卵巢时,可导致卵巢组织充血、水肿,卵泡发育受阻,从而引发排卵障碍。
其他内分泌因素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均可影响排卵。甲状腺激素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与生殖内分泌功能密切相关。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导致排卵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也会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引起排卵异常。研究显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中排卵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过多,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肾上腺肿瘤等疾病可导致雄激素水平升高,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下丘脑GnRH和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引起排卵障碍。例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酶缺乏,雄激素合成增加,可出现多毛、闭经、排卵障碍等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