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头包皮炎是指龟头和包皮黏膜因感染(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或局部刺激(过度手淫、创伤、清洁剂刺激、包皮过长或包茎)引起的炎症,有急性浅表性、环状溃烂性、白色念珠菌性、滴虫性等临床表现,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包括针对病原体用药、避免局部刺激、炎症控制后行包皮环切术,预防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接触、不用刺激性清洁剂、合适时机行包皮环切术。
一、定义
龟头包皮炎是指龟头和包皮黏膜的炎症,可由感染、局部刺激等多种因素引起。
二、病因及分类
感染性因素
细菌性感染:常见的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例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包皮内皮脂腺的分泌物不能及时清除,逐渐形成有臭味的包皮垢,为细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引发感染。在儿童中,如果存在包茎或包皮过长的情况,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龟头包皮炎。
真菌性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较为多见。往往是患者本身存在念珠菌携带,当局部环境适宜时,如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等情况,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炎症。
病毒性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通过性接触等途径传播,引起龟头包皮部位出现疱疹、溃疡等表现。
非感染性因素
局部刺激:包括过度手淫、创伤、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清洁剂清洗阴茎等。例如,手淫时用力不当造成阴茎局部损伤,或者使用了不合适的洗液,都可能刺激龟头和包皮黏膜,引发炎症。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如果清洗包皮时方法不当,也可能造成局部刺激导致炎症。
包皮过长或包茎:包皮过长时,包皮覆盖龟头,但能上翻,而包茎则是包皮口狭窄,不能上翻露出龟头。这两种情况都容易使包皮内积聚污垢,长期刺激龟头和包皮黏膜,引发炎症。
三、临床表现
急性浅表性龟头包皮炎:初起时局部潮红,阴茎的皮肤发红、肿胀,自觉龟头有灼热和瘙痒的感觉。翻开包皮,可见包皮内面及龟头充血糜烂,有渗液,甚至出血。继发感染后可见小溃疡,有恶臭的乳白色脓性分泌物。如与内裤摩擦即感疼痛,患者常常活动不便。可伴有腹股沟淋巴结的肿大和压痛。
环状溃烂性龟头包皮炎:龟头和包皮上可见红斑,逐渐扩大,呈环状,可形成浅表性溃疡面。
白色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包皮和龟头可见红斑,表面光滑,并有小疱疹,红斑的边缘较清楚,急性发作时有糜烂、渗液。
滴虫性龟头包皮炎:龟头起丘疹和红斑,逐渐扩大,边缘清楚,红斑上可见针头大小的小水疱,最后形成糜烂面。
四、诊断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是否有包皮过长或包茎、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洁性接触等情况。
体格检查:观察龟头和包皮的外观,包括是否有红肿、糜烂、溃疡、皮疹等表现,同时检查包皮是否能上翻,局部有无污垢等。
实验室检查:对于感染性龟头包皮炎,必要时会取分泌物进行涂片镜检或培养,以明确病原体是细菌、真菌还是滴虫等。例如,真菌性感染时可在镜下找到念珠菌孢子或菌丝;滴虫性感染时可找到滴虫。
五、治疗与预防
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是感染性的,需要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如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真菌感染可使用抗真菌药物等。对于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要避免局部刺激,如保持局部清洁、避免过度手淫等。如果是包皮过长或包茎引起的反复龟头包皮炎,在炎症控制后,可考虑行包皮环切术。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清洗阴茎,尤其是包皮过长或包茎者,要将包皮上翻彻底清洗;避免不洁性接触;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清洗阴茎;对于儿童,家长要正确清洗包皮,避免造成局部损伤或刺激。如果存在包皮过长或包茎,可在合适的时机考虑行包皮环切术,预防龟头包皮炎的反复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