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远视与眼球发育有关,婴儿多为远视且随年龄增长度数降低,检查包括视力和散瞳验光,非药物干预有户外活动、视觉训练、合理用眼,不同年龄段应对不同,婴幼儿期密切观察,学龄前儿童视情况戴镜,学龄期儿童定期复查,家长要重视,营造良好用眼环境、提供有益营养、避免不良习惯并关注心理。
一、远视的基本认识
远视是指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不正状态。小孩出现远视可能与眼球发育尚未完善有关,婴儿的眼球通常较小,眼轴较短,多为远视状态,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
二、检查与诊断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小孩的视力情况,若发现远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水平,需进一步排查。
散瞳验光:小孩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散瞳验光可以放松睫状肌,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一般使用阿托品眼膏进行散瞳,儿童通常需要连续散瞳3天左右,然后进行验光检查,以明确远视的度数。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户外活动:让小孩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以上。研究表明,充足的户外活动可以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有助于抑制眼轴的过快增长,对远视度数的发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例如,每天在户外进行跑步、跳绳等活动,可有效预防远视度数加深。
视觉训练:对于有视功能异常的远视小孩,可以进行视觉训练。如使用弱视训练仪等进行精细目力训练,通过让小孩注视特定的图案、字母等,锻炼眼部肌肉的协调能力和视觉功能。一般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小孩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每周进行数次训练,每次训练一定时长。
合理用眼指导:教导小孩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看书、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合适的距离(约33厘米)。例如,每隔30-40分钟就让眼睛休息5-10分钟,可以眺望远方或做眼保健操。
四、不同年龄段的应对
婴幼儿期(0-3岁):此阶段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若发现远视,需密切观察。由于婴幼儿无法配合复杂的检查,家长要注意观察小孩的眼部表现,如是否有斜视、眼球运动异常等情况。定期带小孩到眼科进行检查,一般6个月左右检查一次视力和屈光状态。如果远视度数较高且伴有斜视等问题,可能需要及时干预,如佩戴合适的远视眼镜。
学龄前儿童(3-6岁):这个阶段要重视视力筛查。若发现远视度数异常,除了上述非药物干预措施外,根据远视度数和视力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佩戴眼镜。如果远视度数较高,影响了视力发育,导致视力低下,通常需要佩戴合适的远视眼镜进行矫正,以促进视力的正常发育。同时,继续加强户外活动和视觉训练。
学龄期儿童(6岁以上):学龄期儿童的用眼需求增加,要关注其在学习、生活中的用眼情况。如果远视度数已经稳定或有所降低,仍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复查视力和屈光状态,一般每年至少复查一次。若远视度数对视力和视功能没有明显影响,可继续观察;若远视度数较高,影响了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可能需要长期佩戴眼镜,并根据情况调整眼镜度数。
五、温馨提示
对于小孩远视,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带小孩进行检查和干预。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小孩营造良好的用眼环境,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保证小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物质,如多吃胡萝卜、橙子、蓝莓等食物。
要避免小孩养成不良的用眼习惯,如躺着看书、在昏暗或晃动的环境中用眼等。同时,要关注小孩的心理状态,佩戴眼镜可能会给小孩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家长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小孩正确认识远视和佩戴眼镜的必要性,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