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又称急性结膜炎,其引起原因包括感染因素(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病毒如腺病毒、肠道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卫生条件差、空气污染)、接触传播因素(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不同人群感染风险和表现有别,儿童易患且症状明显,女性戴隐形眼镜等风险增加,长期戴隐形眼镜及有眼部基础疾病者更易患病且病情复杂恢复慢。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可通过接触传播等方式感染眼部,引发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例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人们接触到被肺炎链球菌污染的物品后,用手揉眼就可能导致感染。研究表明,肺炎链球菌是引起细菌性结膜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寄生于人体的皮肤、鼻腔等部位,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眼部受到损伤时,该菌可感染眼部引发炎症。比如,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如果不注意镜片的清洁和佩戴卫生,就容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而患上红眼病。
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也是导致红眼病的常见细菌病原体。儿童相对更容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结膜炎,这可能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儿童的眼部防御能力相对较弱,接触到流感嗜血杆菌后更易发病。
2.病毒感染
腺病毒:腺病毒是引起病毒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腺病毒有多种血清型,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等方式感染眼部。例如,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腺病毒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导致多人相继患上红眼病。腺病毒感染引起的结膜炎往往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发病较急。
肠道病毒:某些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等,也可引起红眼病。肠道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当接触到被肠道病毒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后,再用手揉眼就可能感染眼部引发炎症。
二、环境因素
1.卫生条件差
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如居住环境脏乱、公共浴室卫生不达标等,眼部接触到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机会增加,从而容易引发红眼病。例如,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缺乏良好的卫生设施和卫生习惯,红眼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2.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如粉尘、化学气体等,可刺激眼部,降低眼部的防御能力,使眼部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炎症。例如,长期生活在工业污染较为严重地区的人群,红眼病的发病风险可能会增加。
三、接触传播因素
1.直接接触
与红眼病患者直接接触,如握手、拥抱等,若接触者的手部接触到患者眼部的分泌物后又接触自己的眼部,就可能导致感染。因为红眼病患者的眼部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直接接触很容易将病原体传播给健康人。
2.间接接触
接触被红眼病患者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手帕、洗脸盆、玩具等,然后用手接触自己的眼部,也会引起感染。例如,红眼病患者使用过的毛巾上残留有大量病原体,其他人再使用该毛巾就可能被感染。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感染红眼病的风险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且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接触病原体的机会较多,相对更容易患上红眼病,而且儿童患病后症状可能相对较明显,如眼部充血更严重、分泌物更多等。女性和男性在感染风险上没有绝对的差异,但女性如果佩戴隐形眼镜等眼部护理用品时不注意卫生,感染风险可能会增加。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由于隐形眼镜与眼部直接接触,且佩戴过程中容易造成眼部轻微损伤,增加了感染病原体的机会,相比不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更易患上红眼病。有眼部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既往有角膜炎等眼部疾病的患者,眼部防御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引发红眼病,而且病情可能相对更复杂,恢复也可能相对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