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免疫分型三方面区分不同年龄段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有贫血、发热、出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且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有不同情况,骨髓穿刺见骨髓象及细胞化学染色有特征;免疫分型通过流式细胞术明确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区分类型,不同年龄段正常造血细胞免疫表型有生理差异但白血病细胞异常免疫表型是区分关键。
一、临床表现区分
1.症状表现
贫血:各年龄段均可出现,儿童及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都可能因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而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表现。一般来说,儿童可能因生长发育较快,贫血症状出现相对更明显且进展可能更快,而成人可能有长期慢性基础疾病时,贫血症状可能被一定程度掩盖。
发热:部分患者起病时就有发热,可为低热或高热。发热原因主要是感染,由于白血病患者正常白细胞受抑制,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缺乏,易发生各种感染,不同年龄段感染部位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等,成人则可能因多种基础情况不同感染部位多样。高热往往提示有较严重感染,如肺部感染、肛周感染等。
出血:可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在儿童中,鼻出血相对常见,成人也可出现,出血原因是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影响正常血小板功能和数量,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2.体征表现
肝脾淋巴结肿大:多数患者有肝脾轻度至中度肿大,淋巴结肿大以轻至中度多见,多见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较软、无压痛,而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淋巴结肿大情况可能因具体分型有所不同。
二、实验室检查区分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正常或减低。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总数升高,超过10×10/L甚至更高,也有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时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降低,而急性髓系白血病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较明显。
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可减少。不同年龄段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和血小板减少程度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贫血对其影响在身体机能、生长发育等多方面更需关注,成人则可能在日常活动耐力等方面受影响更明显。
2.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象:是确诊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增多,超过骨髓有核细胞的30%(FAB分型)或符合WHO分型标准。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骨髓象特点有一定规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较典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不同亚型原始粒细胞等的比例及形态有各自特征。
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例如过氧化物酶染色(POX),急性髓系白血病时原始粒细胞呈阳性或强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呈阴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可呈阳性。不同年龄患者进行细胞化学染色时,结果判断需结合年龄相关的正常骨髓细胞特点综合分析。
三、免疫分型区分
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可明确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从而区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其不同亚型。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正常造血干细胞免疫表型有一定生理差异,但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是区分的关键依据。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根据免疫表型可分为不同的免疫亚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也有相应的免疫分型特点,通过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和内部的特异性抗原,能精准判断白血病的类型,这对制定治疗方案等有重要指导意义,不同年龄患者在免疫分型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正常造血细胞免疫表型的生理范围波动,但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免疫表型是区分的核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