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会引发眼位偏斜、双眼视功能异常、眼球运动异常、代偿头位和视力异常等问题。显性斜视可直观看到眼位异常,隐性斜视仅特定情况表现偏斜;复视和混淆视属于双眼视功能异常;主动和被动运动受限是眼球运动异常的体现;头位偏斜和倾斜是代偿头位的表现;斜视常合并弱视,部分患者伴有屈光不正,儿童斜视需重视,以免影响视觉发育及引发其他问题。
一、眼位偏斜
显性斜视:可直观看到眼睛位置异常,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偏离目标。例如共同性外斜视,患眼向外偏斜;共同性内斜视则表现为患眼向内偏斜。这种眼位偏斜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都可能出现,儿童时期发生的斜视可能影响视觉发育,因为双眼看到的图像不一致,大脑会抑制偏斜眼的视觉传入,导致弱视等问题。对于有家族斜视遗传史的儿童,更要密切观察眼位情况。
隐性斜视:平时眼位可正位,只有在遮盖一眼等特定情况下才表现出偏斜。比如隐性外斜视,在遮盖主导眼后,非主导眼会出现外偏斜。隐性斜视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可能与用眼过度、屈光不正等因素有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青少年,由于眼睛调节集合功能失调,容易出现隐性斜视相关表现。
二、双眼视功能异常
复视:患者感觉有两个影像,是因为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成像不在同一视网膜对应点上。例如斜视患者看单一物体时,会分成两个像。儿童发生复视可能影响其对空间物体的判断,导致日常活动如行走、玩耍等受到影响,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斜视情况并评估视功能。
混淆视:双眼同时看物体时,两个不同的物象相互混淆,不能融合为一。这会干扰患者对物体的正确感知,对于正在发育中的儿童斜视患者,混淆视可能严重影响其立体视等高级视功能的发育,进而影响其未来从事需要精细立体视觉的工作,如驾驶、精密仪器操作等。
三、眼球运动异常
主动运动受限:斜视患者患眼向偏斜方向的运动受限。比如限制性斜视,由于眼部肌肉、筋膜等组织病变,导致眼球向某个方向转动不能达到正常范围。在儿童中,先天性的眼球运动受限可能与出生时的产伤等因素有关,会影响儿童的视觉发育和外观,需要早期诊断和干预。
被动运动受限:检查者推动斜视眼时,感觉到有阻力。这常见于肌肉筋膜等病变引起的斜视情况,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出现眼球被动运动受限,都需要进一步排查病因,如是否存在眼眶内肿瘤等病变压迫眼外肌导致运动受限。
四、代偿头位
头位偏斜:为了克服复视,患者采取特殊的头位姿势。例如有些斜视患者会将头部向一侧偏斜,以调整双眼视轴,使两个物象尽量重合。儿童长期保持代偿头位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如引起脊柱侧弯等问题,所以对于儿童斜视伴有代偿头位的情况,要尽早矫正斜视,恢复正常眼位,纠正异常头位。
头位倾斜:除了偏斜,还可能出现头向一侧倾斜的情况,这也是为了改善双眼视功能异常带来的不适。在婴幼儿时期,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有异常头位,要高度警惕斜视的可能,因为婴幼儿不会表达不适,异常头位可能是其适应斜视导致视功能异常的一种方式。
五、视力异常
弱视:斜视患者常合并弱视,由于斜视导致双眼视觉输入不平衡,大脑抑制偏斜眼的视觉,使该眼视功能发育受阻。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斜视引起的弱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视力,即使成年后通过手术矫正斜视,弱视也往往难以恢复正常。有斜视家族史的儿童更应定期检查视力和眼位,早期发现弱视并进行治疗。
屈光不正:部分斜视患者伴有屈光不正,如近视、远视或散光。屈光不正可能是导致斜视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斜视发生后继发的。例如远视患者由于需要过度调节,容易引起内斜视;近视患者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可能导致眼位外偏等情况。对于患有屈光不正的斜视患者,需要同时矫正屈光不正和斜视,以提高视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