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囊炎的发病原因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如肠道细菌逆行、性传播病原体,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等)、精囊本身因素(精囊结石阻碍排出致细菌滋生、精囊囊肿影响结构功能易存菌)、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前列腺炎可经通道扩散、附睾炎可通过淋巴等途径波及)以及机体免疫力低下(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致免疫力低、长期熬夜等生活方式致免疫力下降)。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肠道细菌逆行感染:大肠埃希菌等肠道细菌可通过尿道逆行感染精囊。例如,不注意尿道口卫生,细菌容易从尿道外口进入尿道,然后沿着射精管等途径侵入精囊。男性如果存在尿道炎症,如尿道炎,炎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时,细菌更易逆行感染精囊。对于有不良排尿习惯,如憋尿的人群,会增加尿道内压力,使得细菌更容易向精囊方向流动。
性传播病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性传播病原体也可引发精囊炎。在不安全性行为的情况下,性传播病原体很容易通过性接触传播至生殖系统,包括精囊。年轻、有多个性伴侣的男性群体,由于性传播风险增加,相对更容易因性传播病原体感染而患精囊炎。
2.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也可能累及精囊,如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人体后,可通过血液循环或神经传播等途径到达精囊部位,引起精囊的炎症反应。机体免疫力较低时,如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进而引发精囊炎。
二、精囊本身的因素
1.精囊结石或囊肿
精囊结石:精囊内形成结石会阻碍精囊内液体的排出,导致局部细菌容易滋生,引发炎症。精囊结石的形成可能与精囊内的钙化灶等因素有关,长期存在的精囊结石会反复刺激精囊组织,使得精囊的防御功能下降,从而增加精囊炎的发病风险。对于有过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人群,精囊结石的发生风险可能会增加,因为感染等因素可能参与了结石形成的过程。
精囊囊肿:精囊囊肿会使精囊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囊肿内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生存,容易引发炎症。先天性精囊囊肿或者后天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精囊局部梗阻形成的囊肿,都可能成为精囊炎的诱因。有先天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家族史的人群,患精囊囊肿相关精囊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1.前列腺炎
前列腺与精囊解剖位置邻近,前列腺的炎症容易蔓延至精囊。前列腺炎时,炎症部位的细菌等病原体可以通过输精管等通道扩散到精囊,引起精囊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由于炎症长期存在,更易导致炎症向精囊蔓延。男性如果患有前列腺炎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迁延不愈,就会增加精囊炎的发病几率。
2.附睾炎
附睾炎的炎症也可波及精囊。附睾与精囊相邻,附睾炎发生时,炎症可以通过淋巴系统等途径传播到精囊。例如,急性附睾炎如果治疗不彻底,炎症扩散至精囊的可能性增加。有附睾炎病史的男性,尤其是急性附睾炎未规范治疗的人群,需要警惕精囊炎的发生。
四、机体免疫力低下
1.全身性疾病影响
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机体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包括导致精囊炎的病原体。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精囊部位更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引发炎症。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本身免疫力就相对较低,同时如果合并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精囊炎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2.生活方式导致免疫力下降
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群,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会受到影响,免疫力降低,使得精囊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例如,一些从事高强度工作、经常熬夜加班的男性,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抵抗力下降,增加了精囊炎的发病风险。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的人群,也会出现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从而易患精囊炎。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使得精囊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