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动脉硬化有眼底检查相关表现和全身相关表现,眼底检查可见血管形态改变(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动静脉交叉压迫征)及视网膜病变(水肿、出血、渗出);全身表现与高血压(血压升高、可能头晕头痛)、高血脂(血脂水平升高)、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等)相关,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特殊人群需针对性监测和控制相关疾病。
眼底检查相关表现
眼底血管形态改变
动脉变细:在眼底检查中可见视网膜动脉管径变细,正常视网膜动脉与静脉的管径比例通常约为2:3,而眼底动脉硬化时动脉管径变细,比例可能变为1:2或更差。这是因为动脉硬化导致动脉壁弹性减退、管腔狭窄。
动脉反光增强:眼底动脉反光带增宽,呈现出强反光的表现,类似铜丝样或银丝状改变。当动脉硬化较轻时可能表现为铜丝状,即动脉反光带增宽,颜色如铜丝;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银丝状,反光带更宽,如同银丝,这是由于动脉壁增厚、硬化,透明度降低,反光增强所致。
动静脉交叉压迫征:当动脉硬化的动脉压迫到与之交叉的静脉时,会出现静脉受压现象,如静脉在通过动脉交叉处时出现变窄、偏移,远端静脉扩张等表现。例如静脉在经过硬化动脉区域时,可表现为“笔尖征”等,即静脉在动脉交叉处呈笔尖样变细等情况。
眼底视网膜病变相关表现
视网膜水肿:部分眼底动脉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视网膜水肿,表现为视网膜局部或广泛的灰白色混浊,这是因为动脉硬化影响了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导致视网膜组织水肿。
视网膜出血:严重的眼底动脉硬化可能引起视网膜出血,表现为眼底视网膜上出现点状、片状或火焰状的出血斑。这是由于硬化的动脉管壁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或者是视网膜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视网膜渗出:还可能出现视网膜渗出,表现为眼底出现黄白色的渗出物,常见于视网膜的深层或浅层,这些渗出物是由于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后,代谢产物积聚形成。
全身相关表现
高血压相关表现:很多眼底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所以患者可能有高血压的相关表现,如血压升高,收缩压可高于140mmHg,舒张压高于90mmHg等,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有明显的头晕、头痛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在体检发现血压升高时才知晓患有高血压。
高血脂相关表现:部分眼底动脉硬化患者可能存在高血脂,患者可能没有明显自觉症状,但通过血液检查可发现血脂水平升高,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等。长期高血脂会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而眼底动脉硬化也常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与高血脂有一定关联。
糖尿病相关表现:如果眼底动脉硬化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患者可能有糖尿病的相关表现,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典型症状,也可能有皮肤瘙痒、视物模糊(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可引起视物模糊)等表现,通过血糖检测可发现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等异常。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眼底动脉硬化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由于血管自然老化,更容易出现眼底动脉硬化,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眼底动脉硬化的概率较高,且血压控制不佳时症状可能加重;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增加,症状出现可能更早;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若血糖控制不佳,眼底动脉硬化相关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进展较快。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和全身健康监测,及时发现眼底动脉硬化并关注全身相关疾病的控制;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建议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病时血压<130/80mmHg);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血脂,定期进行眼底筛查,以便早期发现眼底病变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