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用眼习惯、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合理饮食营养均衡、注意身心状态调节有助于预防斜视等眼部问题。儿童青少年要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定期筛查;成人要关注自身眼部健康变化;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和叶黄素的食物;儿童青少年避免过度学业压力,成人合理缓解压力。
一、保持良好用眼习惯
1.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不同年龄段要求:对于儿童青少年,学龄前儿童每次近距离用眼不宜超过15分钟,学龄儿童每次不宜超过30分钟,每天累计近距离用眼时间学龄前儿童应控制在1小时内,学龄儿童不超过2小时。因为过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如看书、写字、使用电子设备等,会使眼睛的调节肌肉持续紧张,容易导致视疲劳,进而增加斜视发生风险。例如,研究发现每天近距离用眼超过4小时的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发生率比每天近距离用眼少于2小时的儿童高出约3倍。
用眼环境要求:保证良好的照明条件,近距离用眼时,光线应充足且均匀,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过强光线会造成眩光,过暗光线会使眼睛过度调节,都不利于眼睛健康。比如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写字,眼睛需要更努力地看清物体,长期如此易引发眼部问题。
2.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具体时长建议:儿童青少年每天应保证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眼睛能接触到自然的远距离光线,有助于刺激眼部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可以抑制眼轴的过度增长,而眼轴过度增长与斜视等眼部问题相关。有研究表明,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小时的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大于10小时的儿童。
二、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1.儿童定期筛查
筛查频率:0-6岁儿童应定期进行眼部筛查,至少在3岁和4岁时各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因为这个阶段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早期发现眼部问题可以及时干预。例如,通过视力检查、眼位检查等,可以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斜视倾向。
检查内容:包括视力检查、眼位检查(如角膜映光法、遮盖-去遮盖试验等)、屈光状态检查等。角膜映光法可以初步判断眼位是否正位,遮盖-去遮盖试验能检测是否存在隐斜视或显斜视等情况。
2.成人关注眼部健康变化
自我监测:成人也应关注自身眼部健康,若出现视物重影、眼睛容易疲劳、眼位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例如,当发现自己看东西时有时能看到两个影像,或者长时间用眼后眼睛酸胀不适,可能是眼部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眼部检查以排除间歇性外斜视等疾病。
三、合理饮食营养均衡
1.保证营养摄入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等富含维生素A;柑橘类水果、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坚果、植物油等富含维生素E。例如,维生素A缺乏可能会导致眼部干涩、夜盲等问题,进而影响眼部正常功能,而充足的维生素A摄入有助于预防眼部疾病。
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叶黄素对眼睛的视网膜黄斑区有保护作用,绿色蔬菜(如羽衣甘蓝、菠菜等)、玉米、南瓜等食物中富含叶黄素,适当多吃这些食物有助于维护眼部健康,降低斜视等眼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四、注意身心状态调节
1.减轻压力
儿童青少年:对于儿童青少年,要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避免过度的学业压力。家长和学校应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通过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如鼓励孩子参加兴趣爱好活动等。长期的高压力状态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等功能,进而对眼部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成人:成人要学会合理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可通过运动、冥想、与他人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身体的应激反应,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增加眼部疾病的发生几率。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的成人,患间歇性外斜视的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