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感染的诱因包括分娩过程相关因素(胎膜早破超24小时、难产产程延长、多次阴道检查等)、产妇自身因素(贫血等基础疾病、卫生状况不佳);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与人工流产术(消毒不严、术后卫生差)、放置或取出IUD(操作不符无菌要求、异物刺激)有关;性生活因素有不洁性生活(带菌上行)、性生活过早过频(破坏菌群平衡);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包括宫颈炎蔓延(炎症经宫颈管至宫腔)、阑尾炎蔓延(炎症直接蔓延至盆腔累及子宫内膜)。
一、产后感染
1.分娩过程相关因素
分娩时胎膜早破是常见诱因,若胎膜早破时间超过24小时,发生子宫内膜炎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例如,有研究表明,胎膜早破超过24小时的产妇,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较胎膜早破时间短的产妇高出数倍。这是因为胎膜早破后,外界细菌容易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引发感染。
难产、产程延长等情况也会增加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概率。难产过程中,产妇体力消耗大,身体抵抗力下降,而且产程延长可能导致宫腔内操作时间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增多。
多次阴道检查也是产后子宫内膜炎的诱发因素之一。在分娩过程中,频繁的阴道检查会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平衡,使细菌更容易侵入宫腔引发炎症。
2.产妇自身因素
产妇本身存在贫血等基础疾病时,身体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比如,患有缺铁性贫血的产妇,其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对细菌的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
产妇的卫生状况不佳也可能导致感染。例如,产后没有及时清洁会阴部,会使会阴部的细菌滋生,进而蔓延至宫腔引起子宫内膜炎。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1.人工流产术
手术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格,或者手术器械等被污染,就容易将细菌带入宫腔。例如,一些不正规的小诊所进行人工流产术时,由于设备和操作环境难以达到严格的消毒标准,术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人工流产术后,子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子宫内膜有创面,这为细菌的侵入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果术后没有注意个人卫生,过早进行性生活等,都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
2.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IUD)
在放置或取出IUD的过程中,如果手术操作不符合无菌要求,细菌就有可能进入宫腔引起感染。研究发现,放置IUD后1-2周内是子宫内膜炎的高发期,这与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细菌感染有关。
放置IUD后,宫腔内的异物刺激也可能导致局部的防御功能下降,使得细菌更容易滋生繁殖,从而引发子宫内膜炎。
三、性生活因素
1.不洁性生活
不洁性生活会将外界的细菌带入阴道,进而上行感染至宫腔引起子宫内膜炎。例如,性生活前双方没有做好清洁工作,男性生殖器官携带的细菌容易在性生活过程中进入女性阴道,然后蔓延至宫腔。
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不同性伴侣可能携带不同的病原体,增加了感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性生活过早或过频
性生活过早的女性,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局部抵抗力较低,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过频的性生活会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平衡,使阴道的自净能力下降,增加了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
四、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1.宫颈炎蔓延
宫颈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以通过宫颈管蔓延至宫腔,引起子宫内膜炎。例如,慢性宫颈炎长期存在,宫颈部位的炎症细胞会逐渐向宫腔方向扩散,累及子宫内膜。
宫颈炎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细菌含量较高,这些细菌容易沿着宫颈管上行感染宫腔,导致子宫内膜炎症的发生。
2.阑尾炎蔓延
阑尾与子宫、输卵管等邻近,如果阑尾发生炎症,炎症可以直接蔓延至盆腔,进而累及子宫内膜引发炎症。例如,急性阑尾炎发作时,炎症可能通过直接蔓延或淋巴管扩散等途径影响到盆腔内的子宫附件,包括子宫内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