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虚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先天禀赋不足与父母体质及小儿自身脏腑娇嫩等有关;外感寒邪侵袭与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或患病过程中外感寒邪相关;久病耗伤阳气因老年人机体衰退、儿童患病迁延及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饮食不节是长期暴饮暴食、过食生冷寒凉之品所致;过度劳累则是成年人长期重体力或脑力劳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等造成,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均会产生影响。
一、先天禀赋不足
年龄因素:对于新生儿或婴幼儿来说,若先天脾肾阳虚,可能与父母体质有关,比如父母本身存在脾肾阳虚的情况,在遗传等因素影响下,胎儿在母体中就可能已埋下脾肾阳虚的根基。从生长发育角度看,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相较于成人更易出现先天禀赋不足导致的脾肾阳虚。
性别影响: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从整体体质差异角度,可能在个体差异上有不同表现,不过总体而言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脾肾阳虚与性别关联不突出,主要还是与先天遗传及母体孕育时的体质状况相关。
二、外感寒邪侵袭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比如冬季衣着单薄、居住环境阴冷等。以成年人为例,若冬季为了风度而少穿衣,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里,寒邪易侵袭人体,首当其冲影响脾肾。寒邪属阴,易伤阳气,脾肾阳气易被寒邪所遏,从而导致脾肾阳虚。对于儿童来说,若保暖不当,在寒冷天气外出玩耍时间过长,也易遭受寒邪侵袭,损伤脾肾阳气。
病史因素:本身有其他疾病,若疾病过程中外感寒邪,也易引发脾肾阳虚。比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若又感受寒邪,寒邪可内传累及脾肾。
三、久病耗伤阳气
年龄因素: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各脏腑功能渐弱,患病后更易出现久病耗伤阳气的情况。例如老年人常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疾病,长期患病过程中,肺脾肾阳气逐渐耗损,进而发展为脾肾阳虚。对于儿童来说,若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迁延不愈,也会耗伤阳气,影响脾肾阳气功能。
性别影响:同样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主要与疾病的病程长短及个体对疾病的耐受和恢复能力有关。若患病后身体恢复能力差,就更易出现久病耗伤阳气进而导致脾肾阳虚的情况。
病史因素: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等,这些疾病病程较长,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不断耗伤人体阳气,脾肾阳气也会受到影响,逐渐出现脾肾阳虚的病理变化。比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及疾病的消耗,会损伤脾肾阳气,导致脾肾阳虚的表现。
四、饮食不节
生活方式:长期暴饮暴食、过食生冷寒凉之品。成年人中,一些人喜欢吃冰镇饮料、冰淇淋、生冷瓜果等,长期大量食用会损伤脾胃阳气,脾胃阳虚后,不能很好地运化水谷精微,进而影响肾阳,导致脾肾阳虚。儿童若家长喂养不当,过度喂食冷饮、寒凉食物,也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脾肾阳气功能。比如经常给幼儿吃冰棍等寒凉食物,就可能导致脾肾阳虚。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对饮食的耐受和消化能力不同,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阳气。老年人脾胃功能本身较弱,也更容易因饮食不节出现脾肾阳虚的情况。
五、过度劳累
年龄因素:成年人若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过度脑力劳动,容易耗伤阳气。比如建筑工人长期高强度体力劳动,劳累过度,易损伤脾肾阳气。老年人若过度劳累,即使是相对轻的活动,也可能超出其体能承受范围,耗伤阳气。儿童一般不存在过度劳累导致脾肾阳虚的情况,但如果是过度玩耍等情况,若影响到正常的饮食和休息,间接也可能影响脾肾阳气功能,但相对成年人和老年人来说,这种情况较少见。
生活方式: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状态,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过度消耗,都会损伤人体阳气,脾肾阳气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从而引发脾肾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