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可通过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用神阙、关元、天枢等穴位,采用温和灸,有临床研究显示其联合常规治疗改善症状优势明显,注意禁忌人群及不良反应应对,禁忌皮肤破损感染、饥饿过饱疲劳等人群,孕妇禁用,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
一、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艾灸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研究表明,艾灸能够调节肠道的免疫功能,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免疫失衡情况,艾灸可以影响肠道局部的免疫细胞活性,如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等,从而减轻肠道的炎症反应。另外,艾灸还可能改善肠道的微循环,增加肠道黏膜的血液灌注,为肠道黏膜的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提供良好的血流环境,有助于受损肠道黏膜的修复。
二、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穴位及操作方法
1.常用穴位
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脐中央,是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用的穴位之一。艾灸神阙穴可以通过温补阳气,调节脾胃功能来改善肠道的整体状态。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神阙穴艾灸都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孕妇需要谨慎,因为艾灸可能会对子宫产生一定影响。
关元穴:关元穴属于任脉穴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艾灸关元穴可以培补元气,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因长期患病导致的元气不足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在生活方式方面,对于经常久坐、缺乏运动的患者,艾灸关元穴可能更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但要注意艾灸的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
天枢穴: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艾灸天枢穴对肠道的调节作用较为直接,能够调节肠道的气机,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对于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如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艾灸天枢穴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调整艾灸的相关参数。
2.操作方法:一般采用温和灸的方法,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皮肤约2-3厘米进行熏烤,以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每次每穴艾灸10-15分钟,每天可艾灸1-2次。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患者进行艾灸时,要更加小心,因为儿童皮肤娇嫩,控制温度和时间尤为重要,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烫伤。同时,艾灸时要保持环境通风,避免烟雾积聚。
三、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证据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艾灸联合常规治疗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例如,有研究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艾灸联合组和单纯常规治疗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艾灸联合组患者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组,且肠道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沉等也有更明显的改善。在不同年龄层中,对于成年患者和老年患者,艾灸治疗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但老年患者可能因身体机能衰退,在艾灸过程中更需要密切观察耐受情况。对于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艾灸治疗的效果在总体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仍需根据个体的具体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四、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注意事项
1.禁忌人群
皮肤有破损、感染的部位附近不宜艾灸,因为艾灸可能会加重皮肤的损伤和感染。
处于饥饿、过饱、疲劳状态的患者不宜立即进行艾灸,应在身体状态相对平稳时进行。对于儿童患者,若处于哭闹不安、难以配合的状态,也不适合立即艾灸。
孕妇禁用艾灸,尤其是腹部相关穴位的艾灸,因为艾灸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等情况,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2.不良反应及应对:艾灸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皮肤发红、轻微烫伤等情况,如果出现轻度烫伤,应立即停止艾灸,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然后涂抹烫伤膏等进行处理。对于一些体质较为敏感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此时应立即停止艾灸,让患者平卧休息,一般症状可逐渐缓解。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