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多种因素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的疾病,发病与泪液分泌不足等有关,表现为眼干等症状,检查有泪液分泌等异常,诊断靠综合检查并与其他眼干病鉴别,治疗以缓解症状等为主;干燥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外分泌腺体,有眼口干等表现及多系统受累,检查有自身抗体等异常,诊断结合多方面并与其他自身免疫病鉴别,治疗个体化,局部用人工泪液等,系统受累用免疫抑制剂等,两者各有不同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诊断鉴别及治疗原则。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干眼症: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以眼表损害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主要是由于泪液的量、质及流体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进而引起眼部不适症状。其发病机制包括泪液分泌不足(如泪腺疾病等)、泪液蒸发过强(如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等多种情况,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处于干燥环境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尤其是泪腺和唾液腺。发病机制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的外分泌腺体等组织,导致泪腺和唾液腺等外分泌功能受损。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与自身免疫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病史方面可能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等情况。
二、临床表现
干眼症:主要症状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等,眼部检查可见泪膜不稳定、泪河变窄等,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影响视力。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长期患干眼症可能影响视觉发育,需特别关注。生活方式上长期用眼过度者症状可能更明显。
干燥综合征:除了有眼干、口干等与干眼症类似的眼部和口腔表现外,还会有其他外分泌腺受累的表现,如鼻腔、咽喉、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干燥,出现鼻腔干燥、咳嗽、吞咽困难等;还可有系统受累表现,如关节痛、乏力、皮疹、肾小管酸中毒等多系统症状。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中老年发病较多,病史中若有自身免疫相关异常更需警惕。
三、实验室检查及相关检查
干眼症: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低于10mm/5分钟为低分泌,低于5mm/5分钟为干眼;泪膜破裂时间(BUT):小于10秒为泪膜不稳定。一般通过这些检查来评估泪液的分泌和泪膜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儿童的正常Schirmer试验值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标准来判断。
干燥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可有抗核抗体(ANA)阳性、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阳性等自身抗体异常;唾液腺相关检查如唾液流率降低、唾液腺同位素扫描等异常;眼部检查除了类似干眼症的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异常外,还可能有角膜染色等异常。中老年女性患者出现自身抗体阳性等情况需高度怀疑。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干眼症:主要根据症状、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等检查综合诊断,需与其他有眼干症状的疾病鉴别,如眼表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结膜炎等。不同年龄人群在诊断时要考虑其特殊的生理状况,儿童诊断时需排除先天性泪道异常等情况。
干燥综合征: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唾液腺和泪腺相关检查等,要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鉴别,中老年女性出现多系统受累表现且自身抗体阳性时要重点考虑干燥综合征的可能。
五、治疗原则
干眼症:治疗以缓解症状、保护眼表为主,可采用人工泪液替代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如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增加环境湿度等。儿童患者尽量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如改善用眼习惯等,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干燥综合征: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累及的系统进行个体化治疗,眼干等局部症状可使用人工泪液等,系统受累时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中老年患者在治疗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女性患者要关注激素相关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