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包括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周围器官炎症蔓延、年龄因素及其他因素导致抵抗力下降等。产后或流产后如产程过长、胎膜早破、流产不全或操作不规范易感染;宫内节育器放置取出、刮宫、宫腔镜检查等操作消毒或无菌原则不遵循可致感染;经期性生活或用不洁月经用品会让细菌上行感染;宫颈炎、阴道炎等周围器官炎症可蔓延至子宫内膜;育龄期女性因生理时期多易发病,绝经期女性因雌激素下降等易感染;患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致抵抗力下降也易引发子宫内膜炎。
一、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分娩情况:足月分娩后,如产程过长、胎膜早破等情况,产妇体内容易滋生细菌。例如,产程过长可能导致宫颈口长时间扩张,细菌容易侵入宫腔;胎膜早破时,细菌可经阴道上行感染宫腔,从而引发子宫内膜炎。对于产妇来说,产后身体较为虚弱,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
流产情况:无论是自然流产还是人工流产,流产后子宫腔内都会有创面,如不完全流产时,宫腔内还有残留的胚胎组织等,这为细菌的滋生和感染提供了条件。如果流产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如器械消毒不严格等,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宫内节育器的放置、取出等操作:在进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或取出手术时,如果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或者手术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细菌就有可能进入宫腔引发感染。例如,手术过程中外界的细菌被带入宫腔,而女性此时的生殖系统防御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
刮宫术、宫腔镜检查等:刮宫术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的损伤,宫腔镜检查虽然是一种微创检查,但也可能将外界的细菌带入宫腔。如刮宫术后,子宫内膜的创面如果受到细菌感染,就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炎;宫腔镜检查后,若没有做好抗感染措施,也容易导致宫腔内感染。
三、经期卫生不良
经期性生活:女性在月经期间,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此时进行性生活,细菌很容易通过阴道进入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例如,经期性生活会使细菌逆行感染,因为月经血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细菌在其中容易大量繁殖并侵入子宫内膜。
使用不洁的月经用品: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卫生巾、卫生棉条等月经用品,或者经期不及时更换月经用品,都会导致外阴、阴道长时间处于被污染的环境中,细菌滋生后可上行感染至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比如,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卫生巾,其透气性差,会使局部湿度和温度适宜细菌生长繁殖。
四、周围器官炎症蔓延
宫颈炎:宫颈是宫腔的一道屏障,宫颈炎时,细菌可通过宫颈向上蔓延至子宫内膜。例如,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部位的炎症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炎症可能会逐渐向周围组织扩散,累及子宫内膜。
阴道炎:严重的阴道炎,如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内的细菌大量滋生,炎症可通过宫颈管上行感染子宫内膜。因为阴道与宫腔通过宫颈管相连,当阴道内的菌群失调,有害菌占优势时,就容易引发上行感染。
五、年龄因素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性生活相对较为活跃,且处于妊娠、分娩、流产等特殊生理时期的几率较高,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子宫内膜炎的发病风险。比如,育龄期女性如果不注意经期卫生或宫腔操作后的护理,就更容易患上子宫内膜炎。
绝经期女性: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细菌容易侵入阴道并上行感染宫腔,从而引发子宫内膜炎。此外,绝经期女性可能会出现老年性阴道炎等情况,若不及时治疗,也容易蔓延至子宫内膜。
六、其他因素
全身性疾病导致抵抗力下降:如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时,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包括子宫内膜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等原因,白细胞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了机体的防御能力,使得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几率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