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膀胱脱垂的方法包括凯格尔运动,通过锻炼盆底肌增强其力量来改善;膀胱训练,设定排尿间隔逐渐延长来调整膀胱功能;盆腔肌肉电刺激训练,借助仪器刺激盆腔肌肉;还有瑜伽中的猫牛式和桥式,分别通过温和活动脊柱周围肌肉、锻炼臀部腰部肌肉及协同锻炼盆底肌来助力膀胱脱垂恢复,不同方法有不同具体做法、原理和适用人群。
原理:通过锻炼盆底肌,增强盆底肌的力量,从而有助于支持膀胱,改善膀胱脱垂的情况。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凯格尔运动可以有效增强盆底肌功能,对轻度膀胱脱垂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适用人群: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可进行,但对于产后女性,在身体恢复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始进行,因为怀孕和分娩可能会对盆底肌造成一定损伤,导致膀胱脱垂风险增加;对于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功能逐渐衰退,凯格尔运动有助于维持盆底肌功能;男性也可能出现膀胱脱垂情况,同样可以通过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
膀胱训练
具体做法:设定排尿间隔时间,逐渐延长排尿间隔。例如开始时每1-2小时排尿一次,然后慢慢延长到每2-3小时排尿一次,最终达到每3-4小时排尿一次。在排尿时尽量排空膀胱,避免残余尿。
原理:通过训练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改善膀胱的整体功能状态,对于膀胱脱垂患者,有助于调整膀胱的节律,减轻脱垂相关的不适。相关研究发现,规范的膀胱训练可以改善膀胱的顺应性等功能指标。
适用人群:一般成年人群均可进行,对于有膀胱脱垂且存在排尿功能紊乱的人群尤为适用。对于老年人群,可能需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训练节奏;对于产后女性,在身体恢复后也可以进行膀胱训练,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训练导致不适。
盆腔肌肉电刺激训练
具体做法: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使用盆腔肌肉电刺激仪器,通过电极片刺激盆腔肌肉,进行规律的电刺激训练。一般每次训练时间约20-30分钟,每周进行数次。
原理:利用电刺激来兴奋盆底神经肌肉,促进盆底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增强盆底肌的力量和协调性。临床研究显示,盆腔肌肉电刺激可以有效改善盆底肌功能,对膀胱脱垂有一定的治疗和恢复作用。
适用人群:成年人群均可进行,对于一些因身体原因不方便进行传统凯格尔运动的人群,如术后恢复中的患者等,可以考虑盆腔肌肉电刺激训练。但对于孕妇、对电刺激过敏的人群等需要谨慎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进行。例如孕妇由于特殊的生理状态,需要在医生充分评估风险后再考虑是否采用该方法。
瑜伽中的相关体式
猫牛式:
具体做法:跪在瑜伽垫上,双手双膝着地,手腕与肩膀垂直,臀部与膝盖垂直。吸气时,背部下沉,头部向上抬起;呼气时,背部拱起,头部下垂,重复进行。
原理:猫牛式可以温和地活动脊柱周围的肌肉,包括与盆底肌相关的核心区域肌肉,有助于增强核心稳定性,间接对盆底肌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从而可能对膀胱脱垂的恢复有帮助。
适用人群:一般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均可进行,对于有一定瑜伽基础的人群可以较好地完成该体式,对于初学者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因姿势不正确导致损伤。对于孕期女性,在怀孕中期以后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可以在医生或瑜伽教练指导下适当进行,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
桥式:
具体做法:仰卧在瑜伽垫上,双膝屈曲,双脚平放在地面上,与髋同宽。然后将臀部向上抬起,使身体形成从肩部到膝盖的一条直线,保持一段时间后缓慢放下。
原理:桥式运动主要锻炼臀部和腰部的肌肉,同时也能对盆底肌起到一定的协同锻炼作用,增强盆底肌周围的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膀胱脱垂情况。有研究发现,经常进行桥式运动可以增强盆底肌的力量和弹性。
适用人群:成年人群适用,对于一些腰部力量较弱但想进行锻炼的人群可以从较小幅度的桥式运动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对于患有腰椎疾病的人群要谨慎进行,在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适合进行该体式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