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是常见眼部疾病,由葡萄球菌感染致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分外、内麦粒肿。早期可局部热敷(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注意温度)、保持眼部清洁(用生理盐水等清洗);若症状未缓、有全身症状等要就医,医生会药物或手术治疗;预防要注意用眼卫生(不揉眼、勤洗手)、合理用眼(避免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睡眠)。
一、麦粒肿的基本认识
麦粒肿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又称睑腺炎,是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多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受累腺组织的不同,可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Zeis腺)受感染,内麦粒肿是睑板腺受感染。
二、早期处理方法
(一)局部热敷
1.方式及频率:发病初期可进行局部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敷眼罩敷于眼部,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热敷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的消退。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热敷的温度要适宜,儿童皮肤娇嫩,温度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40-45℃;成年人可稍高,但也不宜超过50℃,以免烫伤眼部皮肤。
2.作用原理:温热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二)保持眼部清洁
1.清洁方法:使用生理盐水或无刺激性的清洁液清洗眼部,清除眼部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堆积加重感染。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轻柔地清洁眼部,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眼部组织;成年人自己清洁时也要注意力度适中。
2.重要性:保持眼部清洁可以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有利于麦粒肿的恢复。眼部卫生不良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使麦粒肿病情加重。
三、就医及进一步处理
(一)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麦粒肿经过2-3天的局部热敷等处理后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出现红肿范围扩大、疼痛加剧、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对于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更要密切关注,一旦出现异常表现需尽早就诊。
(二)医生的处理措施
1.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开具抗生素类药物,如局部使用的抗生素滴眼液(如妥布霉素滴眼液等),但儿童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自行使用一些成人用的强刺激性药物。
2.手术治疗:如果麦粒肿形成脓肿,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手术切开排脓。外麦粒肿切开排脓时,切口在皮肤面,与睑缘平行,以减少对眼睑外观的影响;内麦粒肿切开排脓时,切口在睑结膜面,与睑缘垂直,避免损伤睑板腺管。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术后感染。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要做好安抚工作,尽量让儿童配合,减少不必要的创伤。
四、预防措施
(一)注意用眼卫生
1.避免用手揉眼:经常用手揉眼容易将手上的细菌带入眼部,引发麦粒肿等眼部感染性疾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要养成不随意用手揉眼的好习惯。儿童好奇心强,家长要引导其保持手部清洁,不要用脏手接触眼睛。
2.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减少手上细菌的数量,从而降低眼部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情况下,要及时洗手。
(二)合理用眼
1.避免过度用眼:长时间用眼,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电脑等,会使眼部疲劳,降低眼部的抵抗力。要注意合理安排用眼时间,每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以远眺或做眼保健操等。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家长要监督其合理用眼,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也会影响眼部的正常代谢和抵抗力,容易诱发麦粒肿等疾病。
2.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眼部组织的修复和新陈代谢,提高眼部的抵抗力。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所需睡眠时间不同,儿童一般需要10-14小时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也需要7-8小时以上的高质量睡眠,以维持眼部的健康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