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与年龄致玻璃体退变有关,特点是飞蚊少、稳定、对视力影响小;病理性由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玻璃体积血、葡萄膜炎等引起,有相应症状;不同人群飞蚊症成因和注意事项不同,年轻人与用眼、近视有关要合理用眼和定期检查,老年人因玻璃体退变要定期查眼底,有基础疾病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和查眼底,高度近视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定期查眼底。
一、生理性飞蚊症
(一)成因
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液化、混浊等情况,从而产生飞蚊症,这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主要是年龄因素导致玻璃体自然老化引起。例如,35岁以后,玻璃体开始出现液化迹象,随着年龄增加,液化程度逐渐加重。
(二)特点
通常飞蚊数量较少,形态比较稳定,对视力影响不大,一般不伴有其他眼部不适症状。比如只是偶尔能看到一两个小黑点或细丝在眼前飘动,不影响正常视物。
二、病理性飞蚊症
(一)成因
1.视网膜裂孔或脱离
外伤、高度近视等因素可能导致视网膜出现裂孔,进而引发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变长,视网膜被牵拉,更容易出现裂孔和脱离情况。例如,高度近视患者眼轴长度可能达到26mm以上,而正常眼轴长度在24mm左右,过长的眼轴会使视网膜承受更大的张力,增加视网膜裂孔和脱离的风险。
视网膜脱离时,玻璃体的混浊物会投射到视网膜上形成飞蚊症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2.玻璃体积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底血管性疾病可引起玻璃体积血。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病程较长时容易并发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破裂出血进入玻璃体,导致飞蚊症。据统计,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约有50%会出现视网膜病变相关并发症。
玻璃体积血时,眼前会突然出现大量黑影飘动,视力可明显下降。
3.葡萄膜炎
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可引起葡萄膜炎,炎症会导致眼内细胞增多,这些细胞进入玻璃体形成混浊,产生飞蚊症。比如病毒感染可能引发葡萄膜炎,像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都可能累及眼部导致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患者除了飞蚊症外,还可能有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
三、不同人群飞蚊症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年轻人
1.成因
年轻人出现飞蚊症可能与过度用眼、近视度数加深等有关。长期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屏幕,会使眼睛疲劳,加速玻璃体的退变。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的年轻人,玻璃体混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视力者。
2.注意事项
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隔一段时间应休息眼睛,向远处眺望。同时,要定期检查视力和眼底,及时发现近视度数变化及眼底病变情况。
(二)老年人
1.成因
主要是玻璃体自然老化退变,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液化、混浊逐渐加重。
2.注意事项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理性飞蚊症相关的眼底病变,如视网膜裂孔、眼底血管病变等。如果发现飞蚊症突然增多、伴有闪光感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1.糖尿病患者
成因: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是导致病理性飞蚊症的常见原因之一,高血糖长期损害视网膜血管,引发血管病变。
注意事项:严格控制血糖是关键,要遵循糖尿病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定期监测血糖。同时,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一旦发现眼底病变相关的飞蚊症表现,及时进行相应的眼底治疗,如激光治疗等。
2.高度近视患者
成因:高度近视导致眼轴变长,视网膜被牵拉,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脱离等病变,进而引起飞蚊症。
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如打篮球、跳水等,这些运动可能会加重视网膜牵拉,增加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最好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底检查,包括散瞳查眼底等项目,以便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