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的原因包括眼部结构异常、眼部疾病和外伤等方面。高度近视使眼轴变长致视网膜易受牵拉;玻璃体随年龄增长或外伤发生变化牵拉视网膜可致脱落;视网膜变性如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易致裂孔;葡萄膜炎致眼内改变增加风险;眼部钝挫伤和眼球穿孔伤等外伤可引发视网膜脱落。
一、眼部结构异常相关原因
(一)近视因素
高度近视(近视度数通常大于600度)是视网膜脱落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轴会逐渐变长,视网膜会被牵拉变薄,从而增加了视网膜裂孔形成以及视网膜脱落的风险。例如,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度近视人群发生视网膜脱落的概率远高于正常视力人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高度近视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和中青年高度近视者,都需要密切关注眼底情况,因为他们的眼轴仍可能继续增长,视网膜受到的牵拉也可能进一步加重。
(二)玻璃体牵拉
玻璃体是眼内的一种透明胶状物质,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可能会发生液化、收缩等变化,进而对视网膜产生牵拉作用。当玻璃体的牵拉力量过大时,就有可能导致视网膜出现裂孔,一旦裂孔形成,液化的玻璃体就会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引起视网膜脱落。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加,玻璃体退变的发生率升高。此外,眼部外伤等也可能导致玻璃体对视网膜的异常牵拉,比如眼部受到撞击后,玻璃体的牵拉方向和力量发生改变,打破了视网膜原本的稳定状态,引发视网膜脱落。
二、眼部疾病相关原因
(一)视网膜变性
视网膜变性是视网膜脱落的常见诱因之一。视网膜变性可以表现为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等多种形式。以格子样变性为例,其通常是视网膜周边部的一种异常改变,视网膜组织变薄且出现格子状的病变区域,这些区域的视网膜更容易出现裂孔。视网膜囊样变性则是视网膜内出现囊性的改变,也会使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增加视网膜脱落的风险。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发生视网膜变性,但在一些有遗传因素相关的视网膜变性疾病中,儿童发病的概率相对较高,比如某些先天性视网膜变性疾病,会在儿童早期就逐渐显现出视网膜变性的表现,进而增加视网膜脱落的潜在风险。
(二)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是眼部的炎症性疾病,它会引起眼内组织的一系列病理改变。炎症会导致视网膜、玻璃体等组织的粘连、渗出等情况,进而影响视网膜的正常附着。长期的葡萄膜炎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会逐渐破坏视网膜的结构和稳定性,增加视网膜脱落的可能性。对于患有葡萄膜炎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因为炎症的持续存在会不断加重对视网膜的损害。比如一些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需要长期规范用药来控制炎症,同时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监测视网膜的情况。
三、外伤相关原因
(一)眼部钝挫伤
眼部受到钝性物体的撞击,如球类运动中被球击中眼部、意外碰撞到坚硬物体等,都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钝挫伤会使眼球受到瞬间的压力变化,这种压力变化可能会引起视网膜的撕裂、脱离。在儿童群体中,由于活泼好动,眼部受到外伤的概率相对较高,比如儿童在玩耍时容易发生眼部钝挫伤,家长需要格外注意保护儿童的眼部安全。对于发生眼部钝挫伤的患者,即使当时没有明显的眼部不适,也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眼底检查,因为有些视网膜的损伤可能在早期并不容易被察觉,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逐渐出现视网膜脱落的症状。
(二)眼球穿孔伤
眼球穿孔伤是比较严重的眼部外伤情况,尖锐物体刺入眼球会直接损伤视网膜组织,导致视网膜破裂、脱离。这种情况下,视网膜脱落的发生风险较高。无论伤者是成年人还是儿童,一旦发生眼球穿孔伤,都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防止视网膜进一步受损。例如,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尖锐工具导致眼球穿孔伤的成年人,或者儿童在玩耍时被尖锐物品刺伤眼部,都需要尽快到眼科进行专业的修复和视网膜情况的评估,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视网膜脱落的发生或者减轻视网膜脱落带来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