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伴大便失禁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及其他综合管理。非手术有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治疗;手术针对压力性尿失禁有TVT等,针对大便失禁有人工肛门括约肌植入术;其他综合管理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体重)和心理支持。
一、非手术治疗
(一)盆底肌训练
1.适用人群:各年龄段患者均可尝试,尤其是轻度压力性尿失禁伴大便失禁患者。对于女性,妊娠、分娩等因素可能导致盆底肌损伤,通过盆底肌训练有助于恢复;男性因年龄增长、前列腺相关疾病等也可能出现盆底功能问题,也可进行训练。
2.具体方法:凯格尔运动是常见的盆底肌训练方法,患者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类似憋尿、憋大便的动作),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需要长期坚持,一般数周后可看到一定效果。
(二)生物反馈治疗
1.原理及作用:利用生物反馈设备,将盆底肌肉的电活动等信息转化为患者能感知的信号(如声音、图像等),帮助患者更准确地掌握盆底肌收缩和放松的技巧。对于压力性尿失禁伴大便失禁患者,能增强患者对盆底肌的控制能力。
2.适用情况:适合有一定认知能力、愿意配合治疗的患者,包括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治疗,一般需要多次疗程,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反馈调整训练方案。
(三)电刺激治疗
1.作用机制:通过电极对盆底肌肉施加电刺激,促进盆底肌肉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增强盆底肌的力量和协调性。对于因神经损伤等因素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的压力性尿失禁伴大便失禁有一定改善作用。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不同年龄患者均可考虑,但需注意电刺激的强度等参数设置要适宜。对于有心脏起搏器等植入物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女性在月经期间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二、手术治疗
(一)针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
1.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
原理:通过放置一条合成网带,在无张力状态下悬吊尿道,增加尿道闭合压,从而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适用情况:适用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对于同时合并大便失禁的患者,如果压力性尿失禁是主要困扰且其他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网带相关并发症等,需要医生根据患者整体情况评估。
2.针对大便失禁的手术
人工肛门括约肌植入术
原理:植入人工肛门括约肌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肛门的开闭,适用于严重的大便失禁患者。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年龄较大、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手术耐受性。手术前需要充分与患者沟通手术的预期效果和可能的并发症,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对装置的适应情况以及局部有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三、其他综合管理
(一)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调整:对于所有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引起腹泻的食物,如过多的冷饮、油腻食物等。建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例如多吃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这有助于减少大便失禁的发生频率,同时也利于盆底功能的维护。
2.体重管理:超重或肥胖患者应适当减重,因为过重会增加盆底的压力,加重压力性尿失禁和大便失禁的症状。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控制体重,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运动方式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如散步、游泳等,每周可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二)心理支持
1.影响:压力性尿失禁伴大便失禁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如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情绪又可能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妊娠、分娩相关的盆底功能问题可能导致心理压力更大。
2.措施:医生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建议患者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生活自信心。例如,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困扰的来源,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