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感染是病原体侵袭眼部组织引发的炎症性疾病,有多种病原体类型,症状因感染部位而异,传播途径包括接触、空气、垂直传播,儿童、长期戴隐形眼镜者、免疫力低下者、老年人是高危人群,可通过保持眼部清洁、注意个人卫生等措施预防。
病原体类型及相关情况
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麦粒肿,表现为眼睑局部的红、肿、热、痛,可形成硬结。肺炎链球菌可能导致肺炎链球菌性结膜炎,出现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等较为常见。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引起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病情严重时可能影响视力。腺病毒感染常导致流行性角结膜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引起结膜充血、水肿、大量滤泡形成等。
真菌感染: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等。常见的致病真菌有曲霉菌、念珠菌等,可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病程较长,治疗相对困难。
眼部感染的症状表现
结膜感染: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如果是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脓性;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水样或黏液性;过敏性结膜炎则可能伴有眼部瘙痒等症状。
角膜感染:患者可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角膜上可能出现浸润灶、溃疡等改变。例如,细菌性角膜溃疡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角膜溃疡面可有脓性分泌物附着;真菌性角膜溃疡病程相对较慢,角膜病灶呈灰白色,外观干燥,表面有菌丝苔被。
眼睑感染:麦粒肿主要表现为眼睑局部的红肿热痛,可触及硬结;眼睑蜂窝织炎则表现为眼睑弥漫性红肿、疼痛,可伴有全身发热等症状。
眼部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这是较为常见的传播方式。例如,用手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眼部,就可能引起感染。比如,使用公共毛巾、与眼部感染患者共用洗脸用具等。
空气传播:某些病毒感染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例如,腺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可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垂直传播: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母亲患有眼部感染性疾病,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将病原体传染给新生儿。
眼部感染的高危人群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容易用手接触眼部,且免疫力相对较低,是眼部感染的高危人群。例如,幼儿园的儿童容易通过接触传播发生流行性角结膜炎等。家长应注意教育儿童勤洗手,不要用手揉眼睛,同时要注意儿童眼部卫生用品的清洁。
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者:隐形眼镜如果清洁不当,容易滋生细菌、真菌等病原体,长期佩戴者发生眼部感染的风险较高。这类人群要严格按照隐形眼镜的护理要求进行清洁、消毒,定期更换隐形眼镜。如果出现眼部不适,应立即停止佩戴并就医。
免疫力低下者: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发生眼部感染的概率增加。这类人群除了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外,还应特别注意眼部卫生,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老年人:老年人的眼部组织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退变,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发生眼部感染。例如,容易出现睑缘炎等疾病,应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适当增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眼部感染的预防措施
保持眼部清洁:经常用干净的温水清洗眼部,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对于儿童,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眼部清洁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个人的毛巾、手帕等物品要专人专用,并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合理使用眼部用品:如隐形眼镜佩戴者要严格按照护理要求使用和保养隐形眼镜;不要随意使用他人的眼部用品。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免疫调节措施。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眼部感染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果身边有人患有眼部感染性疾病,要注意避免与之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