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中医古籍中可归属于“月经不调”等范畴,发病与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及痰湿、血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从肾论治,肾虚为本且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从肝论治,肝主疏泄失常与PCOS相关且不同性别、年龄肝郁表现有特点;从脾论治,脾虚生痰与PCOS关联且不同生活方式下脾虚表现有差异;痰湿、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需考虑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殖内分泌功能。
从肾论治
肾虚为本: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虚衰是PCOS发病的重要基础。肾气虚则冲任不固,血海蓄溢失常,可出现月经后期、闭经等月经不调症状。若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又可扰动冲任,导致月经先期、崩漏等;肾阳亏虚,气化失常,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浊阻滞冲任,进一步影响月经及生殖功能。例如,临床研究发现,PCOS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功能紊乱,而从肾论治可通过调节肾的阴阳平衡来改善HPOA功能。
不同年龄段肾虚表现差异:青春期PCOS患者多以肾阴虚为主,可能与生长发育过程中阴精相对不足,加之现代社会环境因素等影响,易出现肾阴亏虚,虚火内生,扰动冲任;育龄期患者肾阴虚与肾阳虚均可出现,肾阴虚者常见月经稀少、不孕等,肾阳虚者则可能伴有畏寒肢冷、性欲减退等;围绝经期患者多表现为肾阳虚衰,脏腑功能衰退,水湿、痰浊、瘀血更易内生。
从肝论治
肝主疏泄与PCOS的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可影响血液运行及津液代谢,导致气滞血瘀、痰湿内停。肝郁化火,火热之邪可灼伤阴血,加重病情。PCOS患者常存在情绪抑郁、烦躁等情志异常表现,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例如,情志不舒可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月经周期及排卵,临床观察发现,通过疏肝理气等治法可改善PCOS患者的月经及排卵情况。
不同性别、年龄肝郁表现特点:女性由于生理特点,更易因情志因素影响肝脏功能,各年龄段PCOS患者均可能存在肝郁表现,但青春期女性因学习压力、情感困惑等易出现肝郁气滞;育龄期女性可能因家庭、工作等多方面压力出现肝郁化火等不同证型;围绝经期女性肝郁表现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及自身情绪调节能力下降有关。
从脾论治
脾虚生痰与PCOS的关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湿阻滞胞宫,可致月经不调、不孕等。临床研究表明,PCO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而脾虚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脾虚运化无力,导致气血津液代谢障碍,痰浊内生。例如,健脾化痰法可通过调节机体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对PCOS起到治疗作用。
不同生活方式下脾虚表现差异:现代社会中,长期久坐、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如过食辛辣油腻、甜食等)的人群易出现脾虚。PCOS患者中,很多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食偏好高热量、高糖食物,缺乏运动等,这些因素进一步加重脾虚,使痰湿更易内生,形成恶性循环。
痰湿、血瘀等病理因素
痰湿阻滞:痰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湿阻滞胞宫,冲任不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出现月经后期、闭经;痰湿凝聚,可形成癥瘕(卵巢囊肿等)。实验室研究发现,PCOS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与痰湿内阻的病理表现相符,血液呈高黏滞状态,提示存在血瘀倾向。
血瘀内阻:痰湿阻滞,气机不畅,或久病入络,均可导致血瘀。瘀血内阻,冲任胞宫阻滞,出现月经错后、经行腹痛、经色紫暗有块等;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又可加重月经不调及不孕等症状。PCOS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可能受到血瘀因素影响,不利于胚胎着床。
总之,中医从肾、肝、脾三脏及痰湿、血瘀等多方面对PCOS进行认识和论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津液代谢等来改善PCOS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殖内分泌功能。同时,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PCOS患者,在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