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障碍可由下丘脑性、垂体性、卵巢性因素引起。下丘脑性排卵障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颅咽管瘤等影响GnRH分泌致排卵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精神应激影响下丘脑功能、体重过低或过高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垂体性排卵障碍有垂体肿瘤(如泌乳素瘤分泌过多泌乳素抑制GnRH致排卵障碍)和空蝶鞍综合征(垂体受压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引发排卵障碍);卵巢性排卵障碍包含先天性卵巢发育异常(如特纳综合征卵巢条索状无卵泡发育致排卵障碍)、卵巢早衰(40岁前卵巢功能减退致闭经等排卵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激素过高、持续无排卵等,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
如颅咽管瘤、下丘脑肿瘤等,这些病变会影响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对于儿童期发病的患者,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导致性发育异常等情况;成年女性则会出现月经紊乱、排卵障碍等问题。其发病机制是病变组织破坏了下丘脑正常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使得GnRH分泌失衡,进而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最终导致排卵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精神应激: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应激状态可通过影响下丘脑功能导致排卵障碍。比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女性,可能会出现排卵异常。其作用机制是精神应激通过神经递质的变化影响下丘脑GnRH的分泌,打乱正常的内分泌调节轴。不同性别都可能因精神应激出现此情况,但女性相对更为常见,因为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对情绪变化更为敏感。
体重过低或过高:体重指数(BMI)过低(BMI<18.5kg/m2)或过高(BMI>28kg/m2)都可能引起排卵障碍。对于低体重女性,可能是由于机体能量不足,影响了下丘脑的功能;而体重过高的女性,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也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功能。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受体重影响,儿童期体重异常可能影响生长发育中的内分泌调节,成年女性则直接影响月经和排卵情况。
垂体性排卵障碍
垂体肿瘤
常见的有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等。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垂体肿瘤之一,女性患者居多。泌乳素瘤会分泌过多的泌乳素,抑制GnRH的分泌,从而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导致排卵障碍。不同年龄女性均可发病,育龄女性会出现月经稀发、闭经、泌乳等症状,儿童期发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其发病是肿瘤细胞异常分泌泌乳素,打破了正常的内分泌平衡。
空蝶鞍综合征
由于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进入垂体窝,使垂体受压,影响其功能。可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引起排卵障碍。不同年龄均可发病,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部分则会出现月经紊乱等情况,发病机制是垂体受到机械性压迫,影响了正常的激素分泌功能。
卵巢性排卵障碍
先天性卵巢发育异常
如特纳综合征(45,X0),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卵巢呈条索状,无卵泡发育,不能分泌正常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导致原发性闭经和排卵障碍。主要发生在女性儿童期,会影响其第二性征发育,如乳房不发育、无月经来潮等。发病原因是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使得卵巢发育异常,丧失正常排卵功能。
卵巢早衰
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表现为闭经、雌激素水平低落及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医源性损伤(如放疗、化疗)等有关。任何年龄女性都可能发病,但多见于育龄女性。其发病机制是卵巢内卵泡耗竭或卵泡功能受损,导致无法正常排卵和分泌激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
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以雄激素过高、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如家族中有相关遗传背景,加上肥胖、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环境因素,可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雄激素分泌过多,抑制排卵。育龄女性多见,会出现月经失调、多毛、痤疮、肥胖等表现,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卵巢局部内分泌代谢异常,卵泡发育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