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病与化学致癌物质、吸烟、慢性感染炎症、遗传及其他因素有关,有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等表现,通过尿液、影像、膀胱镜检查诊断,治疗有手术、化疗、放疗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老年需兼顾基础病,女性需心理关怀,吸烟史者要强调戒烟,家族史者需定期筛查并避免致癌物质。
膀胱癌的发病原因
化学致癌物质:长期接触苯胺类化学物质等是膀胱癌重要的致病因素,如从事染料、橡胶、塑料等行业工作的人群,长期接触相关化学物质,患膀胱癌风险增加。
吸烟:吸烟是目前较为明确的膀胱癌致癌危险因素,吸烟者患膀胱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2-4倍,烟草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可经尿液排泄,长期刺激膀胱黏膜引发癌变。
慢性感染与炎症:膀胱慢性感染、膀胱结石等长期刺激膀胱黏膜,可使黏膜发生反复炎症、增生,进而增加癌变几率,如埃及血吸虫病患者,由于膀胱长期受血吸虫卵刺激,膀胱癌发生率较高。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增加膀胱癌的发病易感性,约5%的膀胱癌患者有家族史,一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与家族性膀胱癌相关。
其他因素:长期服用含非那西丁的止痛药、盆腔放疗史等也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有关。
膀胱癌的临床表现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可自行减轻或停止,容易造成患者的误解,以为疾病好转而延误就诊。
膀胱刺激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多为膀胱癌晚期或肿瘤坏死、溃疡合并感染所致。
排尿困难:肿瘤较大、位于膀胱颈部或肿瘤堵塞输尿管开口时,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
膀胱癌的诊断方法
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血尿等异常;尿细胞学检查,查找尿液中的癌细胞,但阳性率有限。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可作为膀胱癌的初步筛查方法,能发现膀胱内的占位性病变。
CT检查:能清晰显示膀胱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肿瘤分期。
MRI检查:对膀胱肿瘤的诊断和分期价值与CT相似,尤其在显示肿瘤对膀胱壁浸润深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方面有优势。
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膀胱内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等,并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
膀胱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通过尿道将电切镜插入膀胱,将肿瘤切除。
膀胱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肿瘤较大、多发或复发且不宜行经尿道手术的患者,切除部分膀胱组织。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适用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等,切除整个膀胱及相关的淋巴结等组织,术后可能需要尿流改道。
化疗:包括膀胱内灌注化疗和全身化疗。膀胱内灌注化疗常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全身化疗多用于晚期膀胱癌或转移性膀胱癌的治疗。
放疗:可用于膀胱癌的术前、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膀胱癌的姑息治疗。
不同人群膀胱癌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群:老年膀胱癌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选择相对温和且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例如,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时,可优先考虑非手术的综合治疗手段,但也要权衡利弊。
女性人群:女性膀胱癌的临床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总体诊断和治疗原则相似。在心理方面,女性可能更关注疾病对身体外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如尿流改道等情况,需要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疾病及治疗带来的变化。
有吸烟史人群:这类人群患膀胱癌风险较高,在治疗后应强调戒烟的重要性,因为持续吸烟会增加膀胱癌复发及进展的风险,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吸烟的危害,协助患者制定戒烟计划并给予支持。
有家族史人群:有膀胱癌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膀胱癌的筛查,如定期进行尿液检查、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早期治疗。同时,这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更加注意避免接触致癌物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