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眼压症是眼压超正常范围但无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眼压升高是主因;青光眼是致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眼病,病理性眼压升高和视神经供血不足是主因,不同类型发病机制有别。高眼压症眼压升高幅度小、波动小,视盘和视野通常正常,治疗随访以密切观察为主;青光眼眼压多明显升高,有特征性视盘和视野改变,治疗需降眼压、保视功能,需长期随访。儿童高眼压症少见,儿童青光眼多为先天或婴幼儿型,治疗需慎;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诊治要关注全身情况;女性特殊时期眼压易波动,需加强随访。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眼病,病理性眼压升高、视神经供血不足是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涉及眼内房水生成、流出平衡失调,导致眼压持续升高,进而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神经纤维受损、凋亡,最终出现视盘改变和视野缺损。不同类型的青光眼发病机制略有差异,如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周边虹膜堵塞房角,使房水流出受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主要是小梁网等房水流出通道的病变,导致房水流出阻力增加。
眼压特点
高眼压症:眼压高于正常范围(一般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mmHg),但通常眼压升高幅度相对较小,且眼压波动相对较小。
青光眼:眼压多明显升高,且不同类型青光眼眼压升高的特点不同。例如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眼压可急剧升高至很高水平(常>40mmH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可呈波动性升高,在某些时段眼压明显高于正常。
视盘与视野改变
高眼压症:视盘通常无明显改变,视野检查一般正常。但有部分高眼压症患者可能在长期随访中逐渐出现视盘和视野的异常改变,转化为青光眼。
青光眼:视盘会出现杯盘比增大等改变,随着病情进展,杯盘比会逐渐加深、扩大。视野方面,不同类型青光眼有其特征性的视野缺损。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视野缺损可表现为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可出现弓形暗点、环形暗点等,晚期可导致管状视野甚至完全失明。
治疗与随访
高眼压症:一般首先采取密切随访观察,定期监测眼压、视盘和视野变化。部分患者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手段辅助控制眼压相关风险,如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长时间低头、避免在暗环境中久留等。对于一些高眼压症患者,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降眼压药物,但相对青光眼来说,治疗干预的强度较低。
青光眼: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和视野。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是通过使用降眼压药物来减少房水生成或增加房水流出。激光治疗如氩激光小梁成形术等可用于改善房水流出通道。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建立新的房水流出途径来降低眼压,如小梁切除术等。青光眼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随访,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高眼压症相对少见,儿童青光眼多为先天性或婴幼儿型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可能出现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眼压升高,视盘凹陷扩大等。儿童青光眼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眼部还在发育中,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对眼部发育的影响,可能需要早期手术干预来控制眼压,以避免影响视力发育。对于儿童高眼压症,也需要密切随访,因为有部分可能发展为儿童青光眼。
老年人:老年人是青光眼的高发人群,老年人高眼压症和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都需要更加关注其全身情况,如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为这些全身疾病可能会影响眼部的血流灌注,进而影响高眼压症和青光眼的病情。老年人在治疗时要考虑药物对全身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对全身影响较小的降眼压药物,手术治疗也需要评估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和手术耐受性。
女性: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妊娠期和更年期,眼压可能会出现波动。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出现眼压升高的情况,需要密切监测眼压,警惕青光眼的发生。更年期女性内分泌变化也可能影响眼部的房水调节等功能,增加高眼压症发展为青光眼的风险,需要加强随访和眼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