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飞蚊症与年龄(青少年玻璃体开始变化、中老年玻璃体液化常见)和生活方式(长时间用眼、高强度用眼活动易致)有关;病理性飞蚊症与病史(眼部疾病如葡萄膜炎、视网膜裂孔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特殊人群(儿童外伤易致、孕妇激素变化可现、老年人高发且复杂)情况相关,不同人群飞蚊症成因不同需针对性处理。
一、生理性飞蚊症
(一)年龄因素
1.青少年:青少年时期,眼球内的玻璃体开始出现生理性的变化,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液化,可能出现少量飞蚊。这是因为玻璃体由原本的胶冻状逐渐向液态转变,其中的纤维成分等分布发生改变,就可能产生一些漂浮物,在眼睛注视明亮背景时容易被察觉。
2.中老年:中老年人群中,玻璃体液化更为常见。随着年龄增加,玻璃体的代谢功能下降,胶样结构逐渐分解,导致玻璃体出现液化、浓缩等变化,从而产生飞蚊症相关的症状。
(二)生活方式因素
1.长时间用眼:长期过度用眼,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等)、长时间阅读等,会使眼睛疲劳,加重眼睛的负担,可能导致玻璃体的轻微变化,进而更容易观察到飞蚊症的症状。例如,每天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工作的人群,眼睛处于紧张状态,眼内环境可能发生一些不利于玻璃体稳定的变化,增加飞蚊症出现的几率。
2.高强度用眼活动:进行高强度的用眼活动,像长时间熬夜、连续长时间进行精细用眼操作(如长时间绘画、刺绣等),会影响眼睛的正常代谢,使得玻璃体的状态更容易出现异常,飞蚊症的表现可能会更明显。
二、病理性飞蚊症
(一)病史因素
1.眼部疾病史
葡萄膜炎:有葡萄膜炎病史的患者,炎症会影响眼内的玻璃体、视网膜等结构。炎症细胞、渗出物等进入玻璃体,会导致玻璃体混浊,从而出现飞蚊症。例如,曾患过葡萄膜炎的患者,在炎症消退后,可能仍然存在玻璃体混浊的情况,表现为眼前有飞蚊飘动。
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有过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病史的患者,眼内的液体等可能进入玻璃体腔,引起玻璃体的病理性改变,出现飞蚊症。比如,视网膜脱离术后的患者,由于手术对眼内结构的影响以及眼内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出现飞蚊症的症状。
2.全身性疾病史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会影响眼部的血管供应。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进而影响玻璃体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引发玻璃体混浊,出现飞蚊症。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中飞蚊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尤其是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能会累及玻璃体,导致玻璃体出血、混浊等,从而出现飞蚊症。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发生飞蚊症的风险明显增加,因为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和玻璃体的微血管,影响其正常功能。
(二)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出现飞蚊症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眼部外伤史,可能会导致玻璃体或视网膜等损伤,引起飞蚊症。例如,儿童玩耍时眼部受到撞击,可能会造成眼内结构的改变,进而出现眼前飞蚊的症状。对于儿童飞蚊症,需要特别谨慎检查,因为儿童的眼部还在发育中,任何眼部异常都可能对视力发育产生影响,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如散瞳眼底检查等,以明确病因。
2.孕妇:孕妇在孕期由于身体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眼部的生理状态。部分孕妇可能会出现飞蚊症相关的表现。同时,孕妇需要特别注意用药安全,因为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如果孕妇出现飞蚊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和评估,避免盲目用药。例如,在检查过程中,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和手段。
3.老年人:老年人是飞蚊症的高发人群,除了生理性因素外,很多病理性因素也更容易在老年人中出现。老年人本身眼部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一些潜在的眼部疾病更容易被诱发。而且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全身性疾病,这些疾病相互影响,使得飞蚊症的情况更为复杂。在护理老年人飞蚊症时,要更加关注其全身健康状况,协助老人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眼部和全身检查。